2014年7月,自治区政府发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这张蓝图清晰地绘就了今后3年我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3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和质监部门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把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重要切入点,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形成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大领域29个标准子体系,累计制定地方标准1086项;在国家备案的地方标准数排位从3年前的27位提升到20位,前移了7位;新增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39个,地理标志59个,自治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7个。这些工作不仅为我区标准化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借力“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庆祝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开幕的贺信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作出精辟论述。他指出,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而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已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手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今天,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占领了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
我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以高原地貌为主,辅以森林、平原、沙漠和草原, GDP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7%以上,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守望相助”和“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为指针,从区情实际出发,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将标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于2014年7月发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并且将“支柱产业标准化建设规划”列入了自治区“十三五”专项规划;2015年,又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及实施方案;2016年,则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标准化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建立了由自治区政府分管主席任组长、34个厅局为成员的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厅际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各级政府累计投入标准化建设经费3亿多元,自治区财政3年拨付589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补助;同时,将标准化考核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于2015、2016和2017连续3年对各盟市政府标准化年度工作进行考核,促进标准化考核工作常态化。而各盟市行署、政府也积极响应,先后印发了各自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方案计划,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期间,仅2016年,自治区政府就召开了3个标准化专题会议,并且与陕西、宁夏等西北6省区成立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在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升西部地区标准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开展重点合作。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相信,只要紧紧抓住标准这个“牛鼻子”,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以五大发展为主题,就一定会推动内蒙古经济的转型升级。
聚力“三年行动计划”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3年来,在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我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内蒙古标准化“12357”工作思路,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全面加强标准化战略合作备忘录》。
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印发了《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路线图和时间表》《标准化专家库管理办法》等40余份文件,为有效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保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自治区新型工业、现代化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4大标准体系及29个子体系的框架,梳理各级标准12935项。自治区地方标准备案数量全国排名第20位,比《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的27位提升了7位,并累计建设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09个,比《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增长了75.3%。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7个,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增长了108%。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88个,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增长了83%。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建稀土、蒙药等各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8个,比2014年初翻了近4倍,建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人才专家库”,入库专家813人。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挂牌成立国家标准馆内蒙古分馆,使得标准信息资源数量增至60万件。
为了促进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深度融合,国家提出了“标准化+”战略。其中,在标准化+工业方面,我区全面开展了风电、光伏、煤化工、稀土、钢铁、装备制造和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标准化的试点建设工程,业绩骄人,为我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
在标准化+农业和畜牧业方面,我区全面开展了紫花苜蓿、马铃薯、草原生态修复、林下经济、造林工程、红干椒种植、玉米种植、乳业、肉牛、肉羊种羊、羊绒、驼肉驼绒和家庭牧场的标准化试点建设工程,成果显著,催人奋进。
在标准化+服务业方面,我区全面开展了阿尔山、多伦县、额尔古纳湿地、老牛湾、成吉思汗陵、牧家乐、响沙湾等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程,有效带动了旅游、物流、养老、酒店、商贸和物业等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在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政务服务、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民政、出入境检验检疫、司法、市民服务和数字城管等试点单位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审批环节,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国际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区创新同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合作机制,积极筹建国家级对蒙、对俄标准化研究中心,开展了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国际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程,大大提高了通关率。此外,我区还与西班牙国家标准化机构、瑞中经济协会和意大利国家标准化协会3家机构签署了区域标准化交流合作备忘录。
短短3年,内蒙古标准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这是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各级党政部门和标准化工作者真抓实干、砥砺前行的结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改革,提升标准化水平,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促进我区标准化向广覆盖、高水平、提实效迈进,打好标准强区与质量强区的“组合拳”,促进标准化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版图片均由田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