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桥梁”“中欧之间的纽带”“欧洲东大门”……一个个形容中东欧国家的词汇显示出这一地区的重要性,也折射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的现实意义。
分析人士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助力之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五年来 成绩斐然
2012年,在波兰华沙举行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合作”启动。五年来,“16+1合作”成果斐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正呈现加速发展之势。
在波兰,福建鸿博集团在奥波莱省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LED灯具工厂已经投入使用;在捷克,中捷中医中心自设立以来就受到当地民众欢迎,预约看病的人已经排到半年以后;在塞尔维亚,中国承建的E763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接近收尾,预计年底即可完工……
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一带一路”建设拓宽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之路,也拓宽了人文交流之路和友谊之路,提升了“16+1合作”的整体水平。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中国与外部世界贸易整体下滑、对欧洲贸易总额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总额较2015年实现增长,增幅9.5%。
不少专家认为,“16+1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同时也成为中欧合作的亮点。
共发展 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建设契合中东欧国家的实际需求,有力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给民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说,“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提升“16+1合作”的层次和意义,对于中国和欧盟而言是双赢举措。
2012年,中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广西柳工收购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单元,改变了后者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状况,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收购后成立的柳工锐斯塔公司在过去4年累计为波兰贡献各种税费约合4.5亿元人民币。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连续亏损7年的钢厂在8个月后便实现全面盈利。
捷克总统泽曼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在“16+1合作”这个针对中东欧国家的平台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将给这一地区带来更多机会。
塞尔维亚议长戈伊科维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塞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反对与中国合作,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都持积极态度。
聚未来 命运共同体
“16+1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16+1合作”重大跨国互联互通旗舰项目——匈塞铁路在中匈塞三方共同推动下,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以实现早日开工。
塞尔维亚国际问题专家日瓦丁·约万诺维奇告诉新华社记者:“未来,塞中两国的合作一定会继续扩大,并会在基础设施、工业、食品加工和其他行业迎来新的合作。”
在罗马尼亚,中国中广核正就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项目与罗方合作公司商谈。这个总投资70多亿欧元的项目不仅是罗中两国之间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合作,也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迄今达成的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
在捷克,中国企业收购了捷克老博客啤酒集团,使这家百年酒厂的传统酿造工艺得到了保护,未来还有可能通过中欧班列把捷克啤酒送到国内。
捷克总统顾问科胡特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政策最为显著的亮点之一,对欧洲和亚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析人士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大潮中,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正在共商、共建、共享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绘就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美丽画卷。
(参与记者:石中玉、韩梅、杨永前、王义、王慧娟、林惠芬)
(新华社华沙11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