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先上车后买票”到“不见面审批”

——海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示
  □新华社记者  赵叶苹

  “改革推动园区发展,成效有目共睹。”说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动作用,海南生态软件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淳至赞不绝口。过去一年,生态软件园新增企业1000多家,是过去8年入园企业的总和。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赓续发展,从1993年的“先上车后买票”,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系列审批改革举措,不仅释放了市场活力,更为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出多项经验。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闯敢试

  1993年,在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第5年,海南提出:申办企业法人由审批登记制改为直接核准登记制,取消企业主管部门和挂靠部门。在当时,这一做法被称之为“先上车后买票”。

  这项改革与“小政府大社会”“一脚油门踩到底”等创先性的改革举措一起,为这个海岛种下了一份“改革基因”。

  “海南一直处在改革前沿,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从来没变过。”海南省工信厅厅长、海南省政务中心原主任王静说,自建省初期,海南将许多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市县,做过一些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路子。2000年至2012年期间,海南取消、下放、精简618项审批事项,省级层面保留1500项审批事项。

  但近些年来,社会诟病审批问题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群众办证难、审批部门衙门作风、吃拿卡要、投资类工程项目审批“万里长征图”等问题频频曝光。

  改革迫在眉睫,海南省委提出了“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争创规范、高效、优质政府服务的实践范例”的目标。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海南迅速掀起高潮。

  始终坚持“便民高效”敢为人先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海南省政务中心从简政放权、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最大限度便民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五个方面设定推进实施15大任务58项改革。

  2013年,海南省政务中心下放792项审批事项。截至2017年底,共下放1206项,省级事项仅剩294项,“瘦身率”超过80%。

  “审批提速绝不是简单的‘批快一点’。”海南省政务中心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洪毅说,首先得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海南要求最复杂的审批不能超过4个层级。

  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需要15天办结的改为5天;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改为备案,除国家禁止或限制类,都可以直接登记,“这一招胆子很大。”海南省委巡视组专职组长、海南省工商局原局长陈楷说。

  改革不断推进,改革者不断思索: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解决办证难、跑腿多的问题?

  “群众多跑腿,是因为网络不通,信息孤岛。”王静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需要让省级所有部门、所有市县、所有乡镇村,使用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个大数据库。

  想法清晰,行动就畅通无阻了。在建立全省一张审批网的基础上,海南迅速推出“阳光化审批”,一个事项、谁在批、限期多长、哪天能拿到,群众在互联网上一目了然。

  始终坚持“大胆创新”驰而不息

  改革如何让群众直接受益?在“瘦身”、提速的基础上,海南不断深化网上审批,2016年提出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网上申请、网上受理、快递送达、网上反馈,老百姓办事从申请到拿到办理结果全过程不见面不跑腿。

  而针对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多,审批时间压缩难的问题,基于海南“多规合一”改革“一张蓝图绘到底”,海南创造性提出“极简审批”试点。

  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三个园区,政府负责政策、规划、监管,企业严格遵守诚信、承诺、法律法规。对于进驻园区的建设类项目,以规划代立项、以区域评估评审代单个项目的评估评审,实行准入清单制、承诺公示制、联合验收制、项目退出制。

  改革迅速激发了市场活力,过去5年新增市场主体31.8万户。

  “改革没有休止符。”王静说,站在建省办特区30周年新起点,海南行政审批部门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争大特区越来越“特”。

  (据新华社海口4月7日电)

  潮起海之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奏响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交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奥地利共和国 关于建立友好战略伙伴关系的 联合声明
从“先上车后买票”到“不见面审批”
“衷心祝愿中国人民 早日实现伟大中国梦”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