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安达组合、杭盖乐队、HAYA乐团、九宝乐队为代表的一批蒙古族乐队以弘扬传播草原音乐文化为己任,积极探索出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相结合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力。
日前,“全球视野下草原音乐的传承创新与交流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研讨会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饭店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内蒙古曲歌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百余名业界学者、学术带头人以及为草原音乐的海内外传播做出贡献的精英代表与会,他们围绕民族音乐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民族音乐传播等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世界性
从历史上看,世界音乐中早已有草原音乐的基因。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杜亚雄说,草原音乐对西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考古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在绿洲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之外,我们的祖先还开拓了一条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的大通道,也是古代亚洲和欧洲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他介绍,西迁的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等,沿着草原丝绸之路把东亚大地上的草原音乐文化传播到了遥远的欧洲。匈牙利民歌和亚洲草原民族使用相同的五声音阶和五度结构并有曲调相似的民歌便是明证。因此,对于世界人民来说,草原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从内涵上看,草原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体现着强烈的包容性。草原音乐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积极吸纳现代文化中的一切有益因素,从内涵到外在形式,不断增强其现代性和世界性,与时代同步发展。这种包容性,离不开游牧文化的深厚根基。这种包容性,容易使人们忘记地域的界限,让全世界人民产生共同的音乐文化空间。
正如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所说,作为知识,草原音乐有其普遍意义;作为文化,草原音乐从未中断其传统文化再建构;作为表述,草原音乐发出人类存在于宇宙间的声音。“草原音乐能让观赏者在头脑中创造出幻象空间,让人的精神与实体空间得以勾连,产生精神共鸣。比如,呼麦演唱中歌者不同位段的胸腔共鸣,表达着草原上不同的事物,传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而这恰好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心愿。”萧梅说。每一部草原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不同的诉求,体现着创作者、表演者对草原音乐不同的理解。其中有对蒙古族音乐古老元素的重新整合,也有对其他民族音乐现代化元素的凝练提取。草原音乐和其他类型音乐进行时空对话,形成文化再构建,拓展了草原音乐的边界,从而形成新的世界音乐生态圈。萧梅认为,这是草原音乐具有世界性,在世界范围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既要原汁原味,又要创新发展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灿烂的文化都通过传承才能生生不息。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乔建中说,如果一个民族不去传承传统文化,它在人类社会上就没有地位。在学术界,文化传承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原汁原味地传承,一是创新性传承。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佟占文认为,无论是哪一类传承,都需要创新的理念来引领实际举措。
佟占文说,当前草原音乐的传承比以往更加注重创新性学术思维,学术思维对传承草原音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在首届科尔沁民歌学术论坛上,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围绕《科尔沁民歌及其研究概况》《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悲剧性》等选题进行交流,内蒙古科尔沁民歌协会会员分别以《叙事民歌研究概况》《论述郭尔罗斯民歌与传说》《关于科尔沁民歌的几种观点》为题进行了发言,对科尔沁民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科尔沁民歌更好地“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有了先进理论引领,还需要好的传承平台。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贺宇认为,现阶段,教育传承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舞台。在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 教育传承不仅体现着国家的意志,而且反映出政府对本土文化创新传承的认识与思考。贺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如歌为例,分析了教育传承的价值和优势。他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将杭锦旗蒙古族中学和蒙古族实验小学设立为古如歌传承基地,开设古如歌培训班,编写古如歌培训教材,举办古如歌相关知识讲座,还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进行古如歌教学。有效抢救、保护和发展了古如歌,使其在原汁原味传承的同时,与现代科学文化相融合。”
说起教育传承,不得不提内蒙古艺术学院和安达组合共同成立的草原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驿站联盟。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杨玉成介绍,内蒙古艺术学院于2016年设立安达班,安达组合为安达班特聘导师,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蒙古族传统音乐及其创新的舞台化表演人才。凭借高校平台纳入专业舞台大师培养蒙古族音乐后继传承人,是社会传承与高校传承的创新教学模式;“团队带团队”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安达组合将团队合作模式传达给安达班成员。高校为草原音乐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创新重新开辟了道路。
包头师范学院教授李红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草原音乐教育虽然迎来了发展契机,但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空间布局和学科结构不协调、不均衡等现象。如何促进草原音乐教育与全球化交流的协同发展,是草原音乐教育和区域文化经济领域都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要以文化新经济为轴心,以全球化为背景来探讨草原音乐教育、传承的协同发展。
走出特色传播之路,在世界绽放光芒
创新传承草原音乐文化是为了让它成功“走出去”,让它在世界舞台上散发独特光芒,成为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近年来,我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推进民族文化“走出去”等方面成绩不俗,民族文化凝聚力不断提升,包括蒙古族传统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在内的蒙古族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产生了艺术领域的“内蒙古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杨曦帆说,在全球视野下,草原音乐创作保持鲜活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个性是全球传播的重要一点。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刚、内蒙古大学在读博士萨出拉以安达组合为例,分析了草原音乐在世界上传播的成功经验。
将草原音乐成功推向世界,得益于他们始终坚持的创新性发展——既不失传统的民族音乐色彩,又带有现代的世界音乐风格。安达组合在选取表演曲目时,把视野扩展到整个蒙古族音乐、游牧民族音乐的范畴当中。而且业已让西方观众称之为游牧民族音乐的符号。安达组合的两张专辑《风马》《故乡》分别在世界权威音乐杂志《SONG LINES》评选中获得极高荣誉。在专辑曲目的选取上,他们也刻意收录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体裁类型的曲目,彰显了包容性和多元化。
陈刚介绍,安达组合主要以大众传播、品鉴传播、多元传播和参与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走出了特色传播之路。大众传播,主要深入牧区、社区、学校,扎根生活沃土,传承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品鉴传播,主要体现在他们举办和参加各类国际专场音乐会、音乐节。这种传播方式是安达组合全球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对草原音乐的海外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多元传播,让草原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碰撞出激烈的艺术火花,如在2015年郎朗全球巡演音乐会首演舞台上,草原音乐曾与钢琴乐激情碰撞。参与传播的方式,具有特定受众,安达组合将自己对草原音乐的感悟、演奏技巧、全球市场化演出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对培养蒙古族青少年人才产生了深远影响。安达组合在俄罗斯布里亚特民族小学设有艺术工作坊 ,为草原音乐的世界传播创造了传播平台。
繁荣发展,人才是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草原音乐如今呈现出以专业音乐家创作作品为主的严肃音乐,以民族、民俗、民间音乐为主的传统音乐和以草原体裁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为内容的大众音乐多元并存的状态,它们既相互碰撞抵触,又彼此包容交叉,共同构成了当代草原音乐的整体结构。我们应该把严肃音乐、传统音乐、大众音乐科学划分,根据各自的艺术规律和传承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发展。
人才是草原音乐繁荣发展、成功走向世界的关键。北京战马时代文化传播公司艺人总监赵彦彬认为,就音乐艺术发展的规律来说,我们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一是音乐研究人才。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研究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二是音乐教育人才。教育是人才生产的第一线,教育队伍质量直接影响我区音乐人才队伍的质量。三是音乐创作人才。高素质的创作队伍,应该成为草原音乐创新传承发展的主力军。四是音乐表演人才。他们是草原音乐艺术最直接的表现者。五是音乐管理人才。文化事业、产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需要业务过硬、理念超前、思路清晰的专门管理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草原音乐人才队伍,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不仅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学习传统,还要以开阔的胸怀学习一切人类音乐文化的优秀遗产,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草原音乐走向世界奉献智慧、作出贡献。
通过此次研讨会,我们不难看出草原音乐人、为草原音乐贡献智慧的专家学者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书写更加精彩的内蒙古篇章的决心和信心。
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杨玉成发言。
草原音乐
□文/本报记者 邓玉霞 图/本报记者 王鹏
春风骀荡 看文化
以蒙古族音乐为代表的草原音乐,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草原音乐精品,着力推出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团队、优秀作品。近日,“全球视野下草原音乐的传承创新与交流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以全球视野观照草原音乐的传承创新与交流传播,对民族音乐如何走出去、民歌在当代如何传承和创新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影响,文化、艺术等学科领域掀起国际化研究热潮。如今,全球视野下草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呈现出多元格局,如何更好地实现草原音乐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