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新时代经济航向

——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塞北屏

  (一)两千多年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立春时节“阳和启蛰”,谷雨时节“万物生长”,芒种时节“丰收在望”,秋分时节“种麦栽稻”……人们据此感知物候变化,顺应时序更替,勤勉耕耘,收获丰实。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惊蛰时,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到谷雨后,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出台贯彻落实意见,打响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令枪”……这个春天,高质量发展作为内蒙古未来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随着春风潜入千里草原、深入千家万户,去开创新时代内蒙古经济的“千红万紫”。

  这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更是我们把握主动、着眼长远的战略抉择。

  (二)“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诗人以雪花自喻,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经济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样需要认清方向,而后奋力前行。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对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认识,是理解把握内蒙古经济的一把“钥匙”。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如果说过去主要是“铺摊子”,靠政府批项目、银行放贷款,GDP就能快速增长。现在则产能普遍过剩,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发展需要“上台阶”,提高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如果我们不识变、不思变、不求变,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永远也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

  (三)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沿途既有“快活三里”的平坦,也有“十八盘”的陡峻。只有通盘考虑、绵绵用力,才能体悟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激动。

  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口,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应对这一现实考验,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清醒、理性、务实地做好工作。

  清醒,就是要牢记欠发达区情,认清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特征依然明显,新动能成长发育缓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高质量发展不是不作为、“就坡下驴”的托词。和跳高需要助跑一样,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中高速增长期,才能向上拓展高度,才能有高质量的发展。

  理性,就是要尊重经济规律,淡化速度情结,不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既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也不能冲动蛮干、急于求成,更不能“一任政绩、几任包袱”。面对繁重的任务,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既善于干事创业,又甘于奠基留白;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发展的长河奔涌向前,转型风浪只会让内蒙古经济航船暂时颠簸,却无法左右最终航向。

  从富硒小麦、彩椒等优质农产品成为河套农民新追求,到鄂尔多斯返乡“农创客”在田野上绽放青春芳华;从包钢集团中高端产品比例接近7成,到“煤城”乌海走出“宁可呛死,不能饿死”的尴尬境地……各地追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也是主动作为、乘势而上的机遇期。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我们的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现有优势和产业基础,努力改变“四多四少”、深入推进“五个结合”,在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上谋创新、求突破,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看基础,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是我区的当家产业。不管产业结构怎么调,这些产业都只能做强做优,不能做弱做丢。谋创新、求突破,就要改造升级“老字号”,通过创新促进产业延伸、产品升级,让老树发新芽。

  看优势,资源丰富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王牌”。谋创新、求突破,就要深度开发“原字号”,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让每一块煤、每一种资源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

  看未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如果我们的眼睛还只是盯在“羊煤土气”上,■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融不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将错失后发赶超的历史机遇。谋创新、求突破,就要培育壮大“新字号”,因地制宜推动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等加快发展,形成具有旺盛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五)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保持中高速增长绝非易事,需要大力培育新动能、新增长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涵养“源头活水”。

  集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发展极”理论的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认为,增长并非在所有地方同时出现,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具备创新性的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路径向外扩散,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影响。内蒙古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只有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才能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增强呼包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推进东部盟市跨越发展……在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绘就的高质量发展蓝图中,新的增长极“暗香浮动”,区域经济版图日趋清晰,各地竞相奋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呼之欲出。

  回溯既往,内蒙古经济长期靠投资拉动和资源支撑,创造了井喷式增长的奇迹,也导致了低迷期的忧郁。吹散笼罩在经济上空的阴云,亟需一股强劲之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要素禀赋结构,夯实经济内生增长基础。

  风从创新来,激活“第一动力”,为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提供战略支撑;风从改革来,用好“关键一招”,创建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风从开放来,走好“必由之路”,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风从乡村来,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六)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高质量发展是“有守”和“有为”的辩证统一。从新一届自治区党委一贯强调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到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再度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就是要进一步明确重中之重的导向,付诸更加有力的行动,保证攻坚战任务落地、目标落实。

  经济高速增长时,运行风险很容易被掩盖;一旦增速下行,则会“水落石出”。如果防范不力、处置不当,风险将越积越多甚至集中爆发,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绷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这根弦,多措并举解决好债务问题,正是要化解经济运行的隐忧,防止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元代诗人萨都剌笔下的塞外风光,令人神往。21世纪的今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然而,这些年我区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突出短板,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从呼伦湖重现“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美景,到科尔沁、浑善达克等四大沙地呈现“绿肥黄瘦”局面,生态的局部好转,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横下一条心,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才能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七)历史发展的前方,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去开辟、去创造。

  “我振奋了,我奔跑——扯一缕牧鞭挑起的流霞,踏一串马蹄敲响的鼓声,和着万花丛中的马达吹奏,伴着绿浪深处的汽笛长鸣。我奔跑啊,前面,一片莎日娜开得正红……”改革开放之初,蒙古族诗人毕力格太用超燃的诗句,诉说着对草原新气象的兴奋和期待。

  40年后的此刻,立夏刚至,又是绿阴铺野换新光的好时节,也是锚定新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好时机。放眼全区,一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转型实践如火如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内蒙古经济航船正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向着高质量发展挺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记
李纪恒在霍林郭勒市调研时强调~~~
~~~
~~~
~~~布小林主持并讲话
~~~——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国际新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有一种奋斗叫中国力量
一定要把霍林河地区的环境治理好
扶贫扶在“根儿”上
马头琴演奏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筹委会 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锚定新时代经济航向
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