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季的“必答题”

  □王文婧

  近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疯传“高考生某某某丢了准考证”的消息,称有人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希望考生本人能尽快联系。然而,这个“某某某的准考证”不止丢过一次,也不止在一个地方丢过,显然这是一个谣言。

  高考季来临,学生和家长在紧张备考之余,还要面对各种谣言纷扰。比如“高考志愿填报”手机软件内置病毒、伪造虚假查分网址、提前获得录取结果、冒充军校招生、混淆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等。这些诈骗方式,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布下层层陷阱。一旦中招,考生和家长轻则遭受财产损失,重则耽误上学大事。

  高考季的谣言和诈骗行为,对社会诚信也造成严重冲击,难免让人产生“还有什么是真的”的疑问。原本抱着善良之心顺手转发的人们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善心变成了转发有害信息的“帮凶”行为,撕裂了正常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的价值判断。

  谣言及诈骗信息危害如此之大,绝不能将其视为高考季可供谈资的花絮,而是要建立起足够管用的防范管理体系。高考季谣言肆起,也并非骗术高明,主要是抓住了学生和家长的特殊心理。只有冷静下来,沉着应对,才不会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树立正常心态,摒弃投机心理;学校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在高考季做好防诈骗的宣传教育工作;媒体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多开展相关报道,给广大家长和考生打好“预防针”。

  破解谣言和骗局,是高考季要解决的一道“必答题”,这道题答得怎么样,关乎广大考生切身利益,也考验着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能力。多管齐下、联合行动、堵住源头,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完善来实现治理升级,方能让高考季谣言和骗局不攻自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和社会预期,才能助推内蒙古经济一路向前,探寻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学习论理
   第06版:广告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收藏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跑赢经济马拉松,换挡不失速
辣语
“请君入瓮”
人生须有大志向
扎根向下青春向上
高考季的“必答题”
让讲规矩由暗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