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蕴藏着语言的无穷能量。善于运用语言,只言片语足以打动人。正因如此,会写材料的笔杆子,才会常常被看作是单位的“小能人”,成为领导倚重的“大忙人”。
重视笔杆子,这本无可厚非,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单位形成了这样的不良风气:工作落实不好,总结必须写好;实干不出彩,报告要精彩;巧借材料“说话”,妙用材料“邀功”……正所谓“实干不够,材料来凑”。不管实际工作中成绩如何,只要肯在材料上面“下功夫”,笔杆子们足以用手中的“神来之笔”为领导干部勾勒出一张张让人甘拜下风的成绩单。拿着这样的成绩单,许多官员还能“如愿以偿”获得升迁。于是,笔杆子成了领导眼中的香饽饽,但长此以往,就会沦为谎报、虚报、造假的“空心”笔杆子。
“学风和文风也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持续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明确要求“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笔杆子们不是小说家,一切书写都应遵循实际、立足于客观现实。调研也好、会议也罢,都要“源于工作实践”,倘若走样变形,材料连接材料、想象连接想象,埋头钻研形式、罔顾调研学习,沦为“空心”笔杆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高于工作实践的内容乍看起来或许文采尚可,但仔细推敲便逻辑不通、漏洞百出甚至贻笑大方。沾染上不严不实作风的材料,沾染上形式主义习气的笔杆子,不仅影响实际工作,还会在人民群众眼里造成“语言腐败”“风气污染”。正因如此,提倡务实文风、力戒空话套话、反对文牍主义、重视调查研究,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到群众认可才是干部最好的成绩单。“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句来自毛泽东同志题字、镌刻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厅里的话,既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谆谆告诫,也时刻提醒着笔杆子们,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充当文字的搬运工,要更多地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扬朴实文风,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