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熔铜绝艺 自成一家

成型的铜壶。
工艺品。
敲打。
淬火。
形状各异的铜器。
  3万多次的落锤,几小时的劳作,不断重复淬火、锤打……“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朱军岷,深耕铜艺近30年,恢复传统,创新工艺,打造能够进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铜制器物;更以独创的熔铜技法,探索铜在传统技艺之外的艺术感。

  一手执一块两毫米厚的圆形铜板,一手握一把趁手的锤子,将加热的铜板缓缓浸入水中,淬火后,将质地变软的铜板置于木桩上,就着桩上木窝的弧度,开始下锤击打……

  每一锤落下,就微调铜板位置、变换落锤力度。伴随着“铛铛”的锤击声,锤头在铜板表面落下丝丝印记。每一锤对铜面的改变或许微乎其微,但随着时间推移、锤痕累积,最初的铜板不断变换形状。从浅浅的铜盆,到深深的弧度、更流畅的曲线。

  不断重复淬火、重复锤打,圆形铜板四周,荷叶般的皱褶慢慢收拢、平滑,逐渐有了壶的大致形状……

  制作铜壶的魅力,在于它事先没有成型的模具,需要一边敲、一边揣摩。它的型其实就在工匠心里,诸多细微的变化,都在成型的过程中慢慢完成。

  朱军岷的师傅,也是他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朱军岷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跟随父亲在铜艺领域耕耘探索,至今已近30年。

  小小一把铜壶,需要3万甚至5万次锤击,千锤百炼,连续几小时,每个步骤都不得掉以轻心。光是下料环节,就大有讲究。拿一把特制剪刀,在几毫米厚的铜板上剪出一个近乎圆形的铜板,作为壶身的备材。壶身、壶嘴每部分的铜板材料,都需要精研细磨,大小是否合适、裁剪是否准确,没打过几百把壶,都很难把握其中的微妙变化。

  下料后就是淬火。用高温喷枪,对准铜板边缘,火舌舔舐着铜面,铜面由黄变绿,随着火舌的移动方向,逐渐融化。再将淬火的铜板过水,继续敲打。当铜面被敲击成铜壶的雏形,将壶口套在一个特制的钩子上,修整壶面细节。

  成型的铜壶需着色。以往铜器大多是铜的本色,追求像黄金一样闪亮、金灿灿的效果。而朱军岷则创新氧化着色等技术,让铜壶呈现更丰富色彩。为模拟类似包浆效果的色彩外观,试着以草木汤上色。用棉布在壶身涂抹上草木汤,再利用高温喷枪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壶身自然氧化发色。如此反复,铜壶逐渐被温润厚重的色彩包裹。

  他们独创的熔铜技艺,摈弃了传统的“模”和“范”,让铜在高温下自由恣意流淌,利用铜水凝固前的瞬间完成预想效果,使创作状态更自由,达成更多艺术可能性。

  (据《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特刊
   第06版:观察·兴安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汽车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激发“城市成功学”中的改革伟力
熔铜绝艺 自成一家
■知道
曹雪芹风筝扶贫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征个税了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