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供给 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核心提示】

  ●内蒙古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制度供给,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投入产出效率

  ●必须紧跟科技、市场、产业发展趋势,以培植新兴产业为着力点,由被动式供给转为主动供给,用创新供给引领经济转型

  ●人力资本成为发展的制高点,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什么层次的产业、多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我区亟需在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方面有大力度创新

  □付东梅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呈“结构优、效益增、活力强”良好态势,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推动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当前,我区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挑战,主要体现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任务艰巨,统筹协调稳增长和调结构难度不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完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有待加快,部分领域社会矛盾突出。另外,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利益主体和诉求多元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会更高。这要求我们善于在全球大背景下、全国大发展中谋划自治区的未来,因势利导,扬长补短,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率的增长。

  创新制度供给

  提高经济投入产出效率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和动力之本,也是未来内蒙古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内蒙古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制度供给,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投入产出效率。

  一是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加快建立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规范交易、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二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引入。深化垄断行业、城市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价格改革。

  三是深化国企改革。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一些民营企业吸引到国资投资经营的领域,利于解决国企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缓解投资决策效率不高等问题。要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度逐年加大,国企也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自身改革发展力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多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显得尤为迫切。只有将利润建立在管理制度的创新和企业产品的创新上,构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国企才能真正做大做优做强。

  四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电价降低不仅能降低工业成本,增强能源、资源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更能通过“洼地”效应,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内蒙古电力体制改革具备切实的可行性。一是具备基础条件。我区发电成本大概0.15元/千瓦时。二是面临难得机遇。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支持蒙西、深圳、云南、贵州等7个地区率先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我区电力体制改革既合国家政策方向,又可以借势而为实现更大突破。三是有试验载体。蒙西电网作为全国唯一的独立省级电网,有条件利用电网自主便利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四是有可借鉴案例。霍林河通过低值煤利用从源头降低发电成本,通过电力微网直供降低用电企业电价,通过低铝价吸引加工企业多重转化增值,进而打造煤电铝全产业链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为我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案例。为此,后期应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在蒙西电网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以霍林河煤电铝循环产业园区为试点,推广局域电网运营新模式。开展售电改革和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多途径培育多元化售电市场主体。扩大直供电规模和范围,提高自备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把电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五是放宽放活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门槛一律破除,凡是限制民营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各种壁垒一律拆除。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评促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实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和降低非公企业经营成本。

  创新市场供给

  切实推动经济转型

  目前,传统行业“以量取胜”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已将结束。未来只有通过新产品、新创意、新模式在市场供给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新时代条件下,内蒙古必须紧跟科技、市场、产业发展趋势,以培植新兴产业为着力点,由被动式供给转为主动供给,用创新供给引领经济转型。

  一是加快发展高生产率行业,推动生产要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移,全面提升行业效率。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石墨(烯)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加大稀土永磁电机、高铝煤炭资源利用、蒙药制剂等领域成果产业化转化力度,加快建设蒙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国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呼包鄂为重点,高水平建设 “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推动高生产率行业集聚发展。围绕“新兴产业+互联网”行动,加快布局应用人机智能交互、数字化设计、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等技术的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车间,推动“内蒙古制造”向“内蒙古智造”转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为导向,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依托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大沙漠、大湖泊等特色生态资源,布局生态经济产业链,扩大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养生娱乐等新兴产业供给,促进我区生态经济效益释放。

  二是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围绕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布局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和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和服务业提质增效相结合,推动消费和服务业互促互进,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在呼伦贝尔、兴安盟等旅游资源富集区规划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通过政策引导、要素配置、环境保障促进各类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管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保护企业家精神,稳定企业家信心,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让企业家专注创业、安心创业、愉快创业。

  创新人才供给

  筑牢动力变革根基

  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区域竞争从过去的拼产业、拼资本转向拼人才,人力资本成为发展的制高点,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什么层次的产业、多大规模的资本流入。2017年以来,国内多个城市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我区亟需在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方面有大力度创新。

  一是构建多元薪酬结构激励人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强化科技成果收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落实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扩大科研机构、高校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自主权。

  二是积极推进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按照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引进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资本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人才。

  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依托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枢纽型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四是吸引、留住年轻人才。尤其要在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优化落户、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政策,为青年人才生活、工作、发展提供便利。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学习论理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收藏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创新供给 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用马列经典 涵养正气
勇于担当 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