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岩羊老人”的守护

岩羊被称为“岩壁上的精灵”。
岩羊在悠然地喝水。
牧民为受伤的岩羊喂奶。
借助绳子,翻过陡峭的山路。
10年间,阿日并骑坏了两辆摩托车。
靓丽的身影。
老两口拎水。
和谐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包荭  摄影报道

  盛夏的阿尔巴斯山深处,炎热干旱。

  裸露在烈日直射下的岩石表层,仿佛都被炙烤出了一道道裂痕。唯有那岩缝中生长的岩石草,不畏艰辛,以极强的生命力为山谷增添了一份绿色,为这里的生灵带来一份希望。

  距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十几公里的阿尔巴斯山南端的哈荣贵山,岩壁陡峭,以险峻著称。初进山里的人都会认为这里只是探险者的“天堂”,岩羊的“家园”,但这里还是一位花甲老人的“精神家园”。

  2008年,退休后的阿日并老人爱上了摄影,在进山寻景拍摄中偶遇到岩羊,从那时起他与岩羊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命之源——水

  哈荣贵山里水资源匮乏,岩羊渴望水源?于是,十年前,阿日并开启了“运水”工程。

  凌晨4:40,天蒙蒙亮。早茶后,阿日并与老伴往两个20公斤的桶子里装满水,搭在摩托车上向大山出发。附近的居民说,这条风景线每天清晨如时出现。

  沿着陡峭而崎岖的山路,阿日并艰难地前行,路的两旁或是陡崖峭壁,或是深沟险壑,这样的山路,他每天来回赶34公里。

  摩托车开到海拔1700米的山顶后,老两口把水拎到一根黄色水管的上接头,阿日并从包里拿出一根一米长的软管子,用力一吸后连接在黄色水管和水桶上,水便流向山谷。

  起初,他把从家里运来的水桶拴在绳子上,向山谷一层一层地递进去,两年后,他从山顶上拉了一根100米长的水管子。

  这些年,在这寸草寸金,滴水圣泉的荒山,他为这里的岩羊提供着生命之源——水。

  心灵桥梁——水池

  要下山谷了,目测足有100米深,岩壁陡峭得让人目眩。阿日并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生死较量”,下到谷底。

  一个自然形成的水池里,波光粼粼的水仿佛在召唤着这里的稀客。阿日并说,这正是他“运水”工程的终点站。 

  十年前,在这条每天都要巡走一次的山路上,他发现了这处可容纳40公斤水的池子。如果水池里常年有水,岩羊是否成为常客呢?如老人所愿,岩羊来了,并且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了。 

  通过水池,岩羊和老人也开始熟悉了,有时候靠近到几米的距离,岩羊都不会跑掉。日久,水池也变成了老人与岩羊沟通的心灵桥梁。

  和谐共生——岩羊和老人

  在离水池不远处的山坡上,老人搭建了临时的“小家”,坐在那里等待着岩羊来喝水。通过老人的望远镜望去,几只毛色灰亮,眼睛炯炯有神的岩羊悠然地喝水。

  每天坐在这里,阿日并把岩羊的生活百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来,回去后还要写在日记本上。记录中,最吸引他的还是岩羊丰富的情感世界。

  “6月29日,在巡山中发现了一只怀崽的岩羊坠落死亡,这让我的心刀割般疼痛。”

  “一个母羊不幸的两年……”

  “孤儿活得挺好,已经一个月了,还吼着它妈,哎!”

  “岩羊们活得悠闲自在,但也有在悬崖失足跌死,患各种传染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种原因伤亡的也不少。” 

  “阿尔巴斯岩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再过三四十年面临自然灭绝。”

  ……

  年复一年中,从拍摄岩羊到守护岩羊,阿日并老人用不畏艰辛的付出,将这座山逐渐变为岩羊自由自在的乐土,阐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文件·国际新闻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读图
   第12版:旅游
“岩羊老人”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