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几年前,低矮的草房在莫旗220个行政村随处可见。如今,村里都变成了水泥路、砖瓦房,装上了路灯,这是村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基本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医疗条件大为改善;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严打各类犯罪,社会保持总体稳定……不断增强的获得感,让百姓幸福满满。
P> 回眸十几年前,低矮的草房在莫旗220个行政村随处可见。如今,村里都变成了水泥路、砖瓦房,装上了路灯,这是村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本报记者 相恒义 郭俊楼 李玉琢
命名莫旗为“曲棍球之乡”。多年来,莫旗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
李永桃 月英
走进8月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田野里绿浪涌动,穹庐下牛羊成群,山峦间芳草飘香,古朴的木库莲琴声悠扬。沉浸在60华诞喜庆氛围中的各族群众追昔抚今、笑逐颜开。
六十载风雨兼程,只争朝夕。6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莫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各族群众朝着幸福和光明奔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甲子沧桑巨变,春华秋实。看今朝,曾经贫困落后的莫力达瓦,呈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社保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4.7万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0.7万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体育事业成果丰硕,社会安定和谐……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人民幸福的莫力达瓦正意气风发地奔向全面小康。
补齐城乡短板
“莫力达瓦”意为“骏马难以翻越的山岭”。有人曾这样形容莫旗建旗之初的交通:去一次莫旗几乎用遍陆地上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渡、驴车……即使这样,从北京到莫旗也需要3天时间。
莫旗共有76个民族村屯,出行难曾是民族村屯普遍存在的问题。地处偏远的腾克镇巴卡哈里村,过去到旗政府所在地往返要一周时间。作为农业大旗,出行难也给农产品外销带来诸多不便。
60年来,莫旗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借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尼尔基渡口大桥2002年建成通车,天堑变成通途。迈入新世纪,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渡改桥、危桥改造,行政村街巷硬化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让出行难在莫旗成为了历史。
“路好走了,我们的粮食也卖上价了。”如今,莫旗15个乡镇全部通了油路,220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村村通了客车。
目前,莫旗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08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2公里。全旗形成了以国道G111线一级公路为主动脉,以通乡公路为骨架,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路网格局和以旗客运中心、万通物流园区为枢纽的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体系。通勤机场通航在即,铁路项目稳步推进,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回眸十几年前,低矮的草房在莫旗220个行政村随处可见。如今,村里都变成了水泥路、砖瓦房,装上了路灯,这是村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走进阿尔拉镇马当浅村,青山绿树掩映下,一排排砖瓦结构的房屋映入眼帘。10年前由住草屋到住进宽敞明亮砖瓦房的村民苏宝林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啊。”村党支部书记敖伟俊介绍,马当浅村近300户村民,如今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安居才能乐业。2017年,莫旗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签订棚改协议1033套,超额完成全年棚改任务。多年来实施的“三少”民族危草房改造工程、廉租房建设工程、游牧民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等,让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基本得到解决。
近年来,莫旗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如今,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农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通电、安全饮水、村屯环境治理等工程全部完工。全旗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旗固网宽带覆盖率达95%以上。
厚植民生沃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莫旗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以来的两年中,全旗共投入扶贫资金10.35亿元,贫困发生率已由2016年的5%降至目前的3%。
“这是往家跑,吃食去了。”蓝天绿草碧水间,64岁的刘禹和一手指向自家的6000只鹅群,一手拎着长杆疾步追赶。再有半个月大鹅就能出售,刘禹和对自己今年稳定脱贫充满信心。
刘禹和是汉古尔河镇胜利村村民。由于老伴患有肺气肿等疾病,2016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刘禹和家早日脱贫,旗里按政策补贴6000元,扶持他扩大养鹅规模。2017年,刘禹和实现收入两万多元。
扶持贫困户养鹅脱贫,是莫旗产业脱贫的缩影。今年,莫旗把“四种四养”8个品种菜单式产业扶贫,扩展到“八种八养”16个品种菜单式产业扶贫,对发展菇娘等8种种植业和土鸡等8种养殖业实施全面补贴。
莫旗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比达52.3%。今年,莫旗设立500万元健康扶贫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脱贫户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同时,筑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救助与健康扶贫兜底保障“五道保障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 。贫困人口在旗域内住院治疗,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
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光伏扶贫、兜底保障……以“人脱贫、村退出、旗摘帽”为目标,莫旗全面推进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今年,莫旗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开展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力争到年底贫困人口脱贫退出366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内。
回眸60年,尤其是近10年来莫旗教育的发展变化,旗教育科技局局长王金奎颇为自豪。2017年,莫旗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达到99.08%;同年10月,在自治区召开的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反馈会上,莫旗以92.7分的成绩位居呼伦贝尔市4个申报验收旗县第一、全区32个旗县第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莫旗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用地优先规划,教育各项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13年以来,全旗累计投入50891.8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均衡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如今农村和城镇一样,学校办学水平都已达到标准化。”王金奎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7年,莫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3人。莫力达瓦创业创新体验馆已有360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1000余人。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医疗条件大为改善;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严打各类犯罪,社会保持总体稳定……不断增强的获得感,让百姓幸福满满。
擦亮文化名片
莫旗正发生着巨变,但也保持着不变。今天的莫旗,倍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特色。
莫旗被誉为“歌舞之乡”“曲棍球之乡”,有两支享誉全区全国、乃至世界的队伍。一支是莫旗乌兰牧骑,另一支是莫旗曲棍球队。
8月7日,在莫旗文体活动中心,乌兰牧骑演员们排练正酣,一台全面展现达斡尔族发展历程的原生态歌舞剧将在旗庆期间倾情上演。
莫旗乌兰牧骑始终保持着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和“一类乌兰牧骑”的荣誉称号,是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曾赴川藏、台湾、捷克、韩国等地开展文化交流。在2017年举办的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荣获团体金奖。
每年的春耕之前、立秋之后,是莫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下乡演出季。演员刘俊涛已下乡演出12年,每一次都被老乡的热情而打动:“村民们特别兴奋,听说我们来早早就打扫场地、村口等候。演出中,每一个节目他们都热烈鼓掌……”
“近60年来,队员们坚持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每年深入基层开展100余场惠民演出。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更激发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群众的热情。”乌兰牧骑队长孟塬说。
莫旗是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1976年和1980年,中国第一支男子专业曲棍球队和女子曲棍球队在莫旗成立,填补了我国体育运动的两项空白。1989年,国家体委命名莫旗为“曲棍球之乡”。多年来,莫旗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
作为全国瞩目的优秀运动队,莫旗男子曲棍球队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60余个冠军,多次代表自治区、国家参加亚运会、奥运会。2017年,莫旗曲棍球队代表国家队,赢得了2018年印度世界杯男子曲棍球赛的入场券。这是中国男曲35年来首次获得参加曲棍球世界杯赛事的资格。
莫旗高度重视曲棍球运动的传承和发展,旗内不仅有20多块标准化场地,国家曲棍球夏季训练基地也设在莫旗,国内首个曲棍球专业密封场馆即将投入使用。全旗成立了13所曲棍球基点校。2016年起,莫旗每年对曲棍球发展单独给予230万元经费支持。
除了乌兰牧骑和曲棍球两张文化品牌,莫旗积极传承和弘扬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民族学校开设达斡尔族语言课,抢救和延续这一传承千年的民族语言;达斡尔族原生态舞蹈“鲁日格勒”、山歌“扎恩达勒”、民间说唱“乌春”与“曲棍球”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4年精心打造的对外文化交流“黄金名片”——《神奇达斡尔》,曾在北京保利剧院精彩上演,并唱响台湾岛,还走向国外的5个城市,全面展现了达斡尔民族多元的原生态文化。
回望60年,从医疗到社保,从就业到收入,从教育到文化……嫩江河畔的发展变迁、民生福祉不胜枚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莫旗的发展步伐必将更加稳健,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