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邮政、商贸流通和四通一达等现有物流资源,助推物流配送覆盖乡村。同时,积极推动本地产品触网上行,支持名特优产品网销,提高当地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支持贫困群众电商创就业等方式实现精准扶贫。如今,有更多的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卖商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应用环境,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联动运行,统筹推动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
的重要标志,正源源不断地将“智慧”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经济生活更加科学、更加便捷。我区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应用环境,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联动运行,统筹推动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
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正源源不断地将“智慧”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经济生活更加科学、更加便捷。我区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应用环境,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联动运行,统筹推动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
水平显著提升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区上下规范、协同、高效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工作基础扎实,后发优势明显。
□本报记者 白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全新部署,特别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权力瘦身的“减法”换取行政效能提升的“加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区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应用环境,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并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设的全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自治区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平台和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自治区政府管理区域工作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建成,发改委牵头推进的全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承接“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人社”“互联网+农村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发力、联动运行,统筹推动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调发展,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互联网+政务服务”:
优化利企便民的服务环境
目前,“三大平台”建设已经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于去年12月25日上线测试运行,涉及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的498项政务服务事项已有317项实现网上办理。自治区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平台正在逐步与自治区、盟市、旗县对接,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办公格局正在构建,覆盖全区三级的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工作网”基本形成。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自治区政府管理区域工作平台基本建成,即将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
与此同时,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了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与自治区平台的“网络通”,其中9个盟市平台同步实现了与自治区平台对接。
“互联网+教育”:
力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我经常通过互联网收看‘名师课堂’,不同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各有千秋,我学到了不少学习方法和知识。”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高一年级的李杨同学告诉记者,在老师的推荐下,班里很多同学都在“同频互动课堂”上与名师学习互动。
记者了解到,在全区同步推进的“同频互动课堂”建设,旨在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聆听名校名师讲课。自治区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加快“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建成后将覆盖全区50%以上的城镇优质学校和所有农村牧区学校,实现跨区域、跨校际实时互动教学教研,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通过推进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计划,全区教育云服务体系架构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改善,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初步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互联网+人社”:
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依托金保工程自治区数据大集中和一体化平台,我区目前建成了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卡三大系统,信息网络已延伸至全区的嘎查村,信息系统实现了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区全力打造立体化“人社云”服务品牌,建成了以“内蒙古12333”统一命名的门户网、手机客户端、咨询电话、微信微博等平台,面向公众开通了网上服务58项,自治区人社厅门户网站实名注册达到276万人,12333手机客户端2.0版累计下载量达到277万次,12333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88万人。
“互联网+农村牧区电商”:
农牧区商业流通初步信息化
目前,我区初步建成农村牧区电商运营体系,为农牧民提供网购网销服务。引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邮政和乐村淘、赶街网等全国性、区域性平台,壮大县域电商经营主体,建立了美村网、品味突泉、河套购、草原淘宝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38个国家级示范县累计网络零售额达到145.3548亿元。
新建改建仓储配送中心,整合利用县域邮政、商贸流通和四通一达等现有物流资源,助推物流配送覆盖乡村。同时,积极推动本地产品触网上行,支持名特优产品网销,提高当地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支持贫困群众电商创就业等方式实现精准扶贫。如今,有更多的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卖商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互联网+医疗健康”:
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
记者了解到,我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共建成覆盖131所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百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培训等11类远程医疗服务,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按需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等便捷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
让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运行
我区建成了上联国家、下通盟市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交易系统枢纽、公共信息载体、身份认证桥梁、行政监管依托”的功能定位。
开展交易平台服务事项全流程电子化,有效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提高专家评审环节的透明度。目前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与矿业权交易和国有产权e交易等四大系统的部分项目已经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运行。
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地域限制,使全区专家资源充分共享。目前,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已经实现市本级与旗县的远程异地评标。
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平台,行政监督、纪检监察和审计等相关部门可远程实时在线监管交易项目,形成有效的综合监督体系。
总体来看,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从起步摸索、逐步发展进入到统筹集约发展、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区上下规范、协同、高效的政务服务新格局,工作基础扎实,后发优势明显。
但是,我区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处理好服务便捷和质量优化的关系,把握整合共享和应用安全的平衡,建立持久网络安全应用环境,也是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据悉,下一步,我区将从管理、业务、技术、制度等层面不断加以完善和提升,科学有序高效地推进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为加快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