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好习惯成为自然

  □马洲兵

  有教育家说过,所谓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习惯。积久成性、司空见惯,是谓习惯。好的习惯,助人加速成长成才;坏的习惯,则可能使人误入歧途。这几年中央狠抓正风肃纪,多数人已经幡然醒悟,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但因习惯成自然,少数人在做人做事、为官用权时,依然挣不脱以前的惯常套路,结果误人误己。

  比方说,知道应当局部服从全局,但遇事还是爱打地方、部门、眼前的小算盘;知道抓工作要务实扎实,但许多时候还是在空喊口号空表态,楼梯踩得响、人总下不来;知道讲话要力求短、实、新,但一开口还是大话连篇、套话成串;知道“圈子文化”害人不浅,但还是热衷搞拉拉扯扯那一套……现实中,一些人顶风违纪,很大程度上是受不良习惯所害。

  从知道到做到、从觉悟到习惯,路途并不平坦。叶圣陶说,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起而行之,“知”才会转化为习惯,进而生成能力。今天,不少同志对党的思想理论、规定要求等,也只停留在“知”的层面,与形成习惯相距甚远。较之过去,的确违纪现象少了、风气清新多了,但一些人恐怕也只是在强大外力作用之下,暂时刹住了惯性。有的改变背后,可说是勉强为之,而非自然而为。

  培养好习惯并非易事。用新的好习惯替掉旧的坏习惯,如同脱胎换骨,但也别无他法,只能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方子”老实抓药治病。好习惯的培养,往往需要经历从“刻意而不自然”到“刻意而自然”再到“不刻意而自然”的过程。以钉钉子精神咬紧不放、一抓到底,才能逐步形成好习惯、涵养新风气。好习惯也不会自动定型。培养好习惯,个体必须充满内在定力,组织上也应给予必要压力。如果存有“鸵鸟心态”、当“好好先生”,让规章制度“嘴上讲讲”“纸上写写”“墙上挂挂”,“探头”“利剑”“戒尺”形同摆设,问责的“拳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么,坏习惯永远也改不掉,好习惯始终也出不来。

  “柔情法官”陈燕萍扎根基层14年,审理了3000余起案件,结果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记者问她“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她回答:“我没有感到在‘坚持’啊?‘坚持’那多累!我觉得很习惯、很自然。”让好习惯成为自然,一个人才会真正感受到坦荡与自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汽车
   第08版:收藏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奶业振兴,内蒙古如何抢占C位?
让好习惯成为自然
养老事业呼唤升级版
辣语
“看起来很美”
“天价罚款”罚得好
守好人生的“定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