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塞外小岗”再出发

1983年2月,《内蒙古日报》刊发中滩公社推行“大包干”责任制的报道。
马从发(左二)和中滩公社社员们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托克托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托克托县美源农牧渔业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马斌 摄
郝家窑村的农家乐。马斌 摄
1983年12月,《内蒙古日报》刊发中滩乡推进改革的报道。
“塞外小岗”新貌。 马斌 摄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最早始于农村,而农村改革是从土地经营体制的变革开始的。1978年和1979年的冬春之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中滩公社给社员每人分了二亩半“口粮田”,在内蒙古率先实行了“口粮田+商品粮田”责任制。1980年,在总结“两田”分离经验的基础上,中滩公社又大胆实行了“大包干”。从1981年开始,中滩公社决定除水利设施和大型农机具集体统一经营外,耕畜和农具等中小型生产资料全部折价归个人所有。中滩公社的一系列尝试,为全区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后来被称为“塞外小岗”。

  变革—— “大包干”,迈过填饱肚皮这道坎

  屋外寒风瑟瑟,屋内温暖如春。在托克托县河口管理委员会下滩村王兵厚家,几位老人围坐在炕头边,回忆起40年前的那场变革。

  “夏天人吃野菜,猪也吃野菜,冬天人和猪抢糠吃。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舍得吃一顿饺子,平时能吃上一顿白面就是稀罕事了。”提起当年的情形,时任中滩公社下滩大队会计的王兵厚滔滔不绝:“没想到改革第一年,每人2亩半‘口粮田’不仅填饱了肚皮,还结束了吃返销粮的历史。”

  当年的托克托县中滩公社,后来成为中滩乡,之后又划入双河镇,如今则划归河口管理委员会管辖。托克托县境内的黄河,一半以上流经中滩公社,同时这里还是黑河注入黄河的入河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冲积扇内,粮食产量却十分低下,群众一度填不饱肚子。

  1976年到1978年3年间,中滩公社的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00至600万斤之间,亩产粮食不到110斤,不仅连续3年没有上缴国家粮食,反而年年吃返销粮。当时,农民一年劳作下来,人均年收入只有30元。其中,河上营大队的几个生产队,不仅分不到钱,还出现了倒挂现象:谁挣的工分多,谁就欠的钱多。中滩公社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社”,有些生产队多年来一直地缺种子、人缺口粮、牲畜缺饲料,因此又被称为“三缺社”。

  “大集体时代吃的是‘大锅饭’,社员出工不出力,导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要是再不变个调调,恐怕是不行了。”王兵厚说,1978年至1979年冬春之交的那次研究春播事宜的“三干会”,成了“变调调”的开始。

  1978年冬天,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中滩公社开始酝酿一场伟大的变革——分田到户,自主经营。在时任中滩公社党委书记马从发和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菅光耀的带领下,1979年3月中滩公社给每位农民分了二亩半“口粮田”,在全区范围内率先试行“口粮田+商品粮田”的“两田”分离责任制。改革当年,中滩公社的粮食生产就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不仅结束了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摘掉了全县倒数第一的帽子,还上交了16万斤公粮。

  1980年,在总结“两田”分离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了“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年,中滩公社大旱之年仍大获丰收,除留足社员口粮和集体储备外,还向国家交了73万斤公粮。

  春风一拂千山绿。从此,中滩公社和全区乃至全国一道,乘着改革的东风大踏步向前走去。

  发展——

  合作社,推动农业经营产业化

  12月的土默川平原静谧而安详。在托克托县美源农牧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里,留存在田间的灌溉水已经结冰,远远望去就像一面面镜子泛着点点亮光。

  在河口管理委员会树尔营村村西头,一座刚刚落成的厂房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伴随着厂房里“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空气中传出阵阵稻香。经过除杂、去壳、色选等13道工序,一粒粒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大米“新鲜出炉”。

  当年率先分田到户,如今树尔营村又率先把全村的土地集中流转到托克托县美源农牧渔业专业合作社。“过去一家一户种地,生产成本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民收益不高。耕地连成片、上规模后,可以运用机械化、科学化手段进行经营,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能高效利用土地增收。”合作社负责人李广珍说。

  2013年8月,李广珍带头成立了托克托县美源农牧渔业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树尔营村整村土地10600亩,其中水面5000多亩,耕地4000多亩,其他荒地1000多亩。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运营至今,培育起了多个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户442户,既保证当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今年79岁的张根新把家里4口人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获得1.6万元的流转费。同时,他还能在合作社打工,一天的工资是120元,零零碎碎的打工时间算下来,一年又有近1.5万元的收入。

  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化经营之路,不仅可以让农民增收,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过去种玉米、小麦、杂粮的沿黄盐碱地,被改造成一平如镜的稻田,还养上了螃蟹和鱼。以前沿黄小水泊只是用来灌溉,如今合作社也将其全部流转过来,打造成了鱼禽水上水下立体化养殖区。目前,合作社已经建成温室育苗池13320平方米,形成集稻田养蟹、养鱼为一体的种养区1200亩,具备了年产有机稻米60万斤、年产无公害蟹6万斤、亩创产值5000元的能力。

  跨越——

  多元化,农民有了靠水吃水新吃法

  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原中滩公社所辖的生产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不只是土地经营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村民的发展思路也更加多元。

  在河口管理委员会郝家窑村,33户农民开起农家乐,全村120名村民参与进来,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65万元,傍着黄河的农民有了靠水吃水的新吃法。

  “冬暖夏凉的窑洞、原汁原味的农家饭、淳朴自然的乡村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另外,夏秋季节可以在葡萄园里采摘,冬季还有冬捕垂钓,乐趣无穷。”村党支部书记郝争平说。

  郝家窑村坐落在黄河边上,还紧邻库布其沙漠旅游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看到村前游客络绎不绝,但游客常常找不到卫生间和饭店,郝争平敏锐地嗅到了商机。2005年,他最先在黄河边上尝试开起了农家乐——神泉山庄。“2005年到2008年的3年间,农家乐的生意十分火爆。旅游旺季,每天的接待量在700人左右,营业额多的时候能达到7万多元。”郝争平满脸欣喜地说。

  2010年,紧邻郝家窑村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泉生态旅游景区正式开园,郝家窑村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农家乐数量的增加和接待质量的提高,该村形成了集餐饮、住宿、游玩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017年还成立了旅游餐饮协会,有计划地对农家乐创办者进行培训,组织行业部门进行规范管理。目前,葡萄采摘园、民俗博物馆、食育基地、文化广场、拓展训练基地等配套设施都已经投入使用。全村有5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家、4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家、3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0家,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大大提高。

  “郝家窑村是托克托县重要的葡萄产区,由于有了农家乐的带动,葡萄价格从2010年的每斤1.5元涨到了现在的每斤5、6元。旅游的相关产业还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让本村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郝争平说,目前全村全年接待游客30万人左右,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6万元,成为有名的富裕村。

  作为改革开放实实在在的受益者,郝家窑村目标明确,下一步要以“农家乐”旅游接待户为活动主体,打造托克托县四季旅游的亮丽品牌,成为特色乡村旅游新亮点,带动当地“民宿经济”的发展。

  记者手记

  寒冬,开启破冰之旅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农历十一月,北方大地寒气逼人。40年前,同样是在这样一个寒冬,中滩公社的破冰之旅点燃了自治区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1979年,改革第一年,中滩公社粮食总产量就达到了695万斤,比1978年纯增290万斤,短短一年时间就换来满川金黄和农家院里朗朗的笑声,社员们过上了和往年不一样的光景。

  记者走进当年的中滩公社下滩大队,也就是现在的下滩村,见到了当年改革的几位亲历者。提起第一年大获丰收的情景,几位老人仍然激动不已:以前年年吃返销粮,不仅吃不饱,大家脸上也“羞得挂不住”。那年秋天,大队粮食生产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社员们上交国家公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用人力推车,好点儿的用毛驴拉车,满载着一袋袋粮食的交公粮车成为当时一道特殊的风景。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这些人,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的原因是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重大调整。在那个年代,让农民自主经营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当年,中滩公社的土地由“整”到“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40年后,这里的土地纷纷流转集中起来,由“零”到“整”,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当初的“大包干”填饱肚皮,到如今农民既能享受到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当工人拿工资……中滩公社的历史与现实,正是内蒙古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的生动写照。

  梦想与改革,始终相伴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塞外小岗”正接力探索、接续奋进,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

  【链接】

  我区农村牧区

  改革大事记

  ◎1979年

  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开,走在了全国前列。

  ◎1984年

  将农村牧区的土地承包期由原来的不定期明确为土地承包期15年,建立和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96年

  开始土地二轮承包,1998年全面完成,稳定完善了农村牧区的基本经营制度。

  ◎2004年

  我区比全国提前3年全面取消牧业税。

  ◎2005年

  我区比全国提前1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2017年

  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工作。

  ◎2018年

  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地方·盟市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塞外小岗”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