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貌复原 告诉你曹操长什么样

2004年11月,中国刑警学院赵成文教授历时30年、14次考察后,绘出半坡人颅骨还原图。
曹操复原像
辛追夫人复原像
巴赫塑像
巴赫头像复原
古犹太人复原像
  自19世纪末以来,经过科学家们一代一代的努力,相貌还原这种看似很逆天的技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通过颅骨还原人的相貌,这种看似很新奇的技能早在19世纪末就提出设想并进行了实践。1877年,德国一位不太出名的解剖学家沙夫哈森最早提出了根据头骨来还原生前容貌的想法。他认为,人脸上的软组织的厚度是有规律的,只要知道头部各处的软组织厚度,就可以推测出头骨所有者生前的容貌。可是这位老师竟然没有实际操作一番,直到6年后的1883年,德国的另一名学者威尔克才对13具男尸的头面部软组织进行了厚度测量。

  真正让颅骨还原技术大显身手的,是西方近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迁墓一事。1895年,巴赫的坟墓要迁移,可是具体位置已经无法辨认。人们找到一具貌似巴赫的老年男性尸骨。瑞士的解剖学专家维尔黑姆·希斯通过头骨复原了巴赫的相貌,并以此写了篇论文发表。

  虽然德国人在相貌还原方面走了最早的几步,但是这个领域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却是来自苏联的M·M·格拉西莫夫(1907-1970年)。格拉西莫夫考虑到苏联的民族众多,测量了全国范围内不同民族的面部软组织厚度,并且通过丰富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格拉西莫夫出版了专著《从头骨复原面貌的原理》,在书中他提出了很多到现在都非常有用的理论,如男女颌骨的不同,通过牙齿磨损、头骨愈合的程度判断年龄等。格拉西莫夫还是把颅骨复原运用到刑侦学中的先驱,是不折不扣的祖师爷级人物。

  颅骨容貌复原技术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但是我们在这方面非常下功夫,做出了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成绩。

  颅骨还原容貌让许多古代名人的本来面目重见天日,包括马王堆汉墓的女尸辛追、魏武帝曹操、《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乾隆皇帝的妃子香妃等。虽然达不到完全符合,不过80%符合还是可以做到的。复原之后人们会发现古人大多数的记载还是非常靠谱的。

  被称为“中国刑事相貌学奠基人”的赵成文教授,参与开发了“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2002年,赵成文教授利用这套软件,复原了一具已经出土30年的女尸——古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在复原辛追面相的过程中,赵成文教授巧妙地利用了美术学中的“三庭五眼”理论,简而言之,“三庭”就是指“发际线到额头的距离”=“额头到鼻底部的距离”=“鼻底部到下巴的距离”,“五眼”就是指脸宽是眼睛长度的五倍。这是一般正常人脸的比例。再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尸体照片、解剖学结构理论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最终确定了辛追的面部特征:杏核眼、双眼皮、小尖鼻、薄嘴唇、狐尾眉和肥耳垂。再从资料库中选出合适的五官进行拼接,辛追的容貌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电脑的“脑补”能力非常强大,甚至当尸骨找不到时,利用照片或画像也能实现复原。中国第一位用计算机复原相貌的皇帝是康熙帝玄烨,就是通过特殊软件扫描他50岁时的画像还原出来的。

  有些古人的头骨复原还会寻找其后代,通过DNA来分析其可能的相貌。比如在曹操复原过程中,寻找了7支曹操的后人作为比对,不过曹操活着的时候就有25个儿子和至少6个女儿,由至少13名妻妾生育,以曹操的身份恐怕不会找丑女为妻,这些孩子之间的相貌已经和不算好看的曹操相差很大了。再过2000年,后代的相似度还有多高呢?这只能是个“仅供参考”的线索。

  (据《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地方·盟市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伟大变革激发接续奋斗的力量
■百科
相貌复原 告诉你曹操长什么样
晚起就等于懒惰吗?
只吃瘦肉 小心患“兔子饥饿症”
鸿门宴上吃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