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 打造全区工会工作亮丽品牌

参加全区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代表观摩蒙草公司小草快繁工作室。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李冬凉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冬凉介绍创新成果。
赵辉创新工作室成员在模拟工作台了解电力机车空气管路原理。
  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是各级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为职工群众搭建起了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平台。

  一直以来,全区各级工会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等中心工作,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五小”等活动,有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涌现出大量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199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7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98个被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2015年以来,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确立创新课题3054个,攻关项目1277个,涌现出创新成果2271项,其中,推广应用成果1348项,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500项。

  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还广泛开展师徒结对、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带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创新创造,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增强职工创新能力、推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区工会工作的亮丽品牌。

  面向未来,各级工会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我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要把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作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举措,引领职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具体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在推动创新中大显身手,在促进发展中建功立业。

  各级工会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从成果孵化、升级、推广、应用、转化的角度入手,充分挖掘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热情,力争使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创建质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努力做实、叫响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会工作的品牌。

  各级工会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培育创建工作,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职工创新平台,着力培养和选树一批以劳模、工匠为骨干力量的领军人才,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各级工会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明确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定位和职能,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发展、创新、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职工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技术成果的“孵化器”、人才培养的“练兵场”、示范带动的“大舞台,推动职工创新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经济发展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为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全市职工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呼和浩特市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通过出实招、办实事、促创新,不断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截至目前,打造各级各类职工创新工作室160个,其中,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6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44个。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建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开会审制度、动态管理制度、育成制度和互检互学、培训观摩制度。通过强基础,提升各地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重视程度;建格局,加大经费投入;重引导,充分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拓领域,增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后劲;树典型,扩大职工创新工作室影响力等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累计3764项,其中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66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打造创新型首府城市建功立业。

  提升“互联网+工会”工作水平

  锡林浩特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先后建立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微博、智慧工会4个互联互通的工作平台,成功地将互联网先进技术嫁接到工会业务工作中来。

  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课堂,采用蒙汉双语的形式定期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和工人阶级的重要论述。

  利用“锡林浩特市总工会”微信平台每月发布党建理论、维权知识、政策解读和工作动态等精美图文30余条。在子菜单开设走进工会、智慧工会和互动专区等栏目,为职工提供新闻宣传、业务学习、微型课堂、线上办公等多样化服务20余项。积极探索职工线上申请帮扶救助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让职工群众少跑路、多办事。

  开通了全区工运系统首个蒙汉双语的职工音频栏目——有声工会,设置“职工当主播”“音你而乐”等版块。启用了智慧工会服务平台项目,为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服务工作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数据参考依据。

  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京隆发电公司冯宝泉创新工作室

  京隆发电公司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10月,2016年更名为冯宝泉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领军人物由公司总工程师冯宝泉担任,有成员36名,平均年龄35岁。 

  工作室设立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常设团队,利用集团OA的合理化建议平台收集公司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好的建议按级别分发给相关负责人进行立项,并给予提出人相应的奖励。

  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围绕承接的集团重点科技项目,积极开展创新创效项目成果提炼和申报,多年来共承担了集团级科技项目17项。其中,《空冷机组空冷岛内空气流场优化研究》《磨煤机提高出力与制粉系统降耗技术研究》和《#1炉环保改造后性能优化与安全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研究》3个项目的成功实施,每年可节约成本600万元,上述3个项目被国家能源局评为2014年火力发电节能与改造示范项目。

  工作室充分发挥职工在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和创新创优素质上的“传帮带”示范作用,为职工学习技能、提升素质拓宽了渠道、营造了浓厚氛围。

  弘扬劳模精神 培养工匠人才

  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徐宏伟职工创新工作室

  徐宏伟职工创新工作室于2011年由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建立,2016年11月被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帮助和指导下,结合行业特点,整合已有资源,不断完善职工创新工作室制度、职责、目标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16人组成的高学历、高层次、多学科覆盖的青年技术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完成创新成果111项,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10项,获得市级、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23人次。

  工作室通过每周技术交流、举办专题讲座、收集创新灵感、撰写技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制定激励措施等手段,引导工作室成员爱创新、懂创新、敢创新,为全系统培养了一批既懂水利专业又懂信息化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工作室以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为目标,针对水利传统业务工作在运行管理中的难点、重点,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先后建成了河套灌区水利系统专用通讯网络,在渠道自动化量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立足技术突破 谋求创新发展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在各级工会中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呼伦贝尔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各级工会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连续3年每年命名30个“呼伦贝尔市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各级创新工作室144个,其中,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6个。

  呼伦贝尔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并运营以来,市总工会严格规范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服务宗旨,致力于通过跨行业合作,将联盟每个成员的优势结合到一起。今年6月,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全国劳模吴险峰、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元国等人组织团队参加中国2018年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易会,在自治区共计31个入选项目中,该团队成员入选8项成果,占自治区参展数量的1/4以上。

  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联盟已为呼伦贝尔市6个企事业单位提供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持,共申报科技类扶持项目8个、申报科普基地4个。

  厚植工匠精神 突出创新创建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抓好规范运作,强化资源保障,突出做实叫响,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为确保创建质量,我们确立了“全面摸底、打造样板、分步推进”的“三步走”总体创建思路,以公司在岗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劳模等各类先进工作者、高技能人才中一线人员为主,重点在机、工、电、辆、供等系统的技术密集型岗位进行摸底考察,在各系统分别打造出1个标准化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并以此为示范在该系统全面推开创建工作,实现了“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为创建工作在集团公司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公司突出在政治上关怀、在过程中指导,将工作室带头人的选择范围拓展到技术能手、金牌工人、“呼铁工匠”和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把厚植“工匠精神”作为工作室创建的“灵魂”,把工作室建成打造工匠的基地,促进了劳模从普通工人向技能工人转变,从生产模范向创新模范转变,从行业标兵向社会标兵转变。

  发挥高技能人才传承引领作用

  平庄煤业六家煤矿赵辉创新工作室

  2011年,平庄煤业六家煤矿创建了以赵辉为带头人,由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组成的赤峰市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以导师带徒活动为主题,建立季度考核评比、奖罚兑现的工作机制,推行统一组织领导、区队统筹实施、班组具体落实“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施师徒成绩“捆绑”的办法,将师徒的考核名次与奖惩相关联,职工不仅提高了收入水平,更提高了技术能力,在全矿形成了比学赶超浓厚的学习氛围。

  工作室成员结合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故障和技术难题编写成为授课教程和案例,制作成课件,把设备的工作原理、发生故障的原因、故障处理的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员工。

  近年来,以工作室为载体,六家矿共组织技术比武5次,参加人员493人次;结师徒对子573对,颁发矿长特殊奖励津贴119.48万元;“技师讲堂”“实训讲堂”先后培训员工1380人次,经过培训晋升为高级工的职工54名、技师26名、高级技师13名。

  (本版文/图均由

  自治区总工会经济技术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观察·阿拉善
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 打造全区工会工作亮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