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伟大变革中的智慧和力量

  塞北屏

  40年,一个稚童可以挣脱慈母的怀抱,从懵懂走向不惑;

  40年,古老的中国以青春的姿态在改革中励精图治、在开放中拥抱四海,发出了“东方睡狮”雄起的吼声;

  40年,内蒙古穿越历史,迎接荣光——这个祖国北部边疆欠发达地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向小康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回首来路,一路摸索、一路坎坷,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立足当下,迎难而上、栉风沐雨,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展望未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要“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时间是最慷慨的给予者,也是最伟大的孕育者。40年的时间,内蒙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两张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的航拍照片,每一次对比观赏都会让人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无穷伟力:

  一张是黑白照,土木结构的简易平房,偶尔可见的零星车辆……单调色彩下,改革前的城市景况可见一斑。

  一张是彩色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各色车辆……五彩斑斓下,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从单调统一到多彩个性,从“吃不饱”到“要减肥”,从“忧其屋”到“优其屋”,从没介绍信寸步难行到一张身份证走遍天下,从凭票购买到手机支付,从年收入万元户受人艳羡到月收入上万……改革开放40年,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其中变化最直观的、最现实的就是:“生活大变样了!”

  如果把观察的视野再拓展一些,用数字来见证,社会变化的幅度会更加清晰。

  就自身来审视,40年是内蒙古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增长了74.2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69.6倍。

  以全国来定标,40年内蒙古始终在赶超跨越。全区生产总值从差生变成中等生,人均生产总值从中等生晋升为优等生。

  拿到世界进行比照,40年内蒙古的发展可谓是“奇迹”。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英国只有56%,美国约为1倍,日本为10倍,而内蒙古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生活水平40年分别改善了16.8倍和14.5倍。

  简单数字的背后,映衬着2400万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个“你幸福吗”的专题采访,引发了国人对幸福指数的深入思考。人是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存在,人的幸福与否,需要从三个哲学维度来考量:物质生活能否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精神生活能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社会生活能否满足人的伦理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逐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经济“蛋糕”,为幸福生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逐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烹制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餐”,为幸福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分好利益“蛋糕”,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从这样的角度去看,改革开放40年让内蒙古各族群众更加幸福。

  (二)站在今天回望,改革开放既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也是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饮水思源、静心考量,我们该如何评价内蒙古改革开放40年?

  回顾历史,某些节点,已成坐标;每一个脚印,都折射着令人欣慰的辉煌。

  1978年春节后,赵丑女与生产队签订了全国第一份农民个人承包集体土地的协议,内蒙古农村改革的大幕悄然拉开;

  1979年,原伊克昭盟东胜羊绒衫厂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签订合同,内蒙古的对外开放正式起步;

  1980年秋,赤峰市巴林右旗在全区牧区中第一个推行“包畜到户”生产责任制,内蒙古牧区改革扬帆起航……

  这些,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从那时起,内蒙古的改革开放从未停歇,基层有探索,中央有引领,创新精神得到尊重,人民利益至高无上。40年来,内蒙古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嬗变,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40年间,内蒙古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市场经济转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正在铺就。

  40年间,内蒙古坚持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40年间,内蒙古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趋于完善,市场主体不断完善,文化体系逐步健全,文艺精品层出不穷,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地区发展积蕴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0年间,内蒙古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40年间,内蒙古始终把创建生态文明制度融入建设美丽内蒙古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40年来,草原儿女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创造了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惊人成就。而这40年的变化,追本溯源,最根本的还是来自于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改革中的实事求是。

  (三)德国诗人海涅曾写道:“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改革开放的那一声春雷,正是源于解放思想的闪电,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胡思乱想,它同实事求是一体两面,也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从不符合实际的错误或陈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思想认识回归正轨,做到实事求是,才敢于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应对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或许还原几个场景,思想解放的前后对比会更加清晰:

  改革之前,中滩公社的村民吃的是“大锅饭”,人们出工不出力,是远近闻名的“三缺社”“三靠社”。

  改革初期,中滩公社刚分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社员不敢要地,认为这是违反政策,担心受到牵连。

  如今,原中滩公社(现在的中滩乡)所辖村社不只在土地经营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发展思路也愈加多元,而且还搞起了农家乐。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改革开放初期,诗人艾青借用春天万物复萌,说明思想解放了的人们所造就的时代洪流。一旦冲破落后观念的藩篱,草原儿女立刻展露出“敢为人先”的时代特质,在多个领域描绘出令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内蒙古印象”:“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衫、开全国牧区之先河的“草畜双承包”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东亚之窗”满洲里、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启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大兴安岭实施全面禁伐保护生态……■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多行业、多领域显露出的内蒙古力量,印证了草原儿女的观念转变和思想进步。

  思想的解放就像一条河流,在奔涌出活力四射的蓬勃气象的同时,偶尔也会翻腾起泥沙俱下的残渣陈垢;在奔腾向前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也时不时地有一些曲曲折折。

  在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有些人觉得已经做得挺好了,想要停一停、歇一歇;有些人在改革过程中畏难怕险,得过且过;有些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不考虑历史和文化差异,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有些人不论外部形势如何变,总是抱着老黄历不撒手,在虚幻的“桃花源”中自我欣赏……这些思想层面的问题,还得从思想层面去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草原儿女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迎来内蒙古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四)哲人说,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4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变革,能触摸到怎样的永恒?40载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又潜藏着怎样的密码?

  4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内蒙古这条航船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彻底摆脱狭小水域的困境,开足马力、劈波斩浪,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的理论思想是正确的、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非凡历程,它将光荣与自豪赠予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也将寓意深刻的经验和启示带给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发挥和增强制度优势。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区综合实力。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拓展“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打铁还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如今,我们又站在了新起点上。

  (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无疑,它将更加任重道远……

  2018年是一个节点,节点的一头是过去100多年跌宕起伏的奋斗旅程;另一头则是未来2年、17年、32年,那是国人的新期盼:再过2年,建成全面小康;再过17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过32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0年前,改革开放犹如“一次小心翼翼的起航”,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富起来,改革所向依循人心,改革策略在于渐进,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坚信“发展是硬道理”。

  今天,改革开放更像是“一次志在必得的进军”,根本问题已经变为如何强起来,清晰的思想指引、明确的改革目标、广泛的改革共识,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意味着改革开放经过40年的发展,少了温饱与短缺的难题,多了利益和观念的多元;少了摸索期的迷茫和困惑,多了深水区的“阵痛”和转型期的“多难”。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尤其需要我们从历史充满变数的发展中寻找必须遵循的规律,交出新时代内蒙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答卷。

  听!站在40周年的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吹响了号角——

  “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观察·阿拉善
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
追寻伟大变革中的智慧和力量
孙春林:为挽危亡艰苦战 埋骨青山是忠魂
自治区打好“三大攻坚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