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健康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终会实现,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籍海洋

  看病就医是关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民生大事。内蒙古作为中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是医疗发展和改革的制约因素。医疗改革怎么改、农村牧区“看病难”怎么破等民生热点,一直受到群众的热切关注。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做好的。近年来,内蒙古在深化上下功夫、在体制上动真格、在改革上见实效,截至去年底,全区建设医联体177个,142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81个旗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120个……一串串数字体现了我们在医疗改革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当前,我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等情况依然存在,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才能啃下前行道路上的“硬骨头”,实现自治区医疗服务水平新的提升。

  一件事情越接近完成时就越艰难、越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松懈,而是要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努力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例如,群众“看病难”主要体现在到大城市大医院看大专家难,那么着力提升旗县医院的能力就至关重要。旗县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服务环境变好了,农牧民才能更乐意、也更放心地在家门口看病就医。这就需要:完善旗县医院诊疗科目设置,强化核心专科建设,打造优势专科,重点提高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推动有较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旗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要求,使基层群众共享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农村牧区之所以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基层医疗机构待遇较低,职称晋升难,导致医护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激活我区医疗人才培养的 “一池春水”,把基层医疗服务这个木桶装满,最根本的是要健全机制、强化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在业务上,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不断完善“医教协同”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在基层机构建功立业;在生活上,要想方设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医务人员舒心、顺心、安心地为患者服务。当有更多的“大牌”医生成长在基层、愿意留在基层,我区群众的看病就医情况就会得到根本性转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健康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终会实现,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观察·乌海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摆正公与私的天平
大政方针要落细落小落实
辣语
就业优先
课堂不能只有段子
基层既要减负也要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