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莲
团队有关“抗癌活性肽”的科研成果获得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拥有完备现代化仪器的崭新实验室刚刚投入使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苏秀兰感到很欣慰。
初见苏秀兰,她亲切和蔼、笑容可掬,披着乌黑秀发。正是这样一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在“抗癌生物活性肽”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她是我区第一位在生物制品研究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科技工作者。
苏秀兰率领科研团队从事抗肿瘤生物活性肽的筛选及机制研究,从活性肽的诱导方式、诱导量、诱导时间、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型探索,为寻找肿瘤及各类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细胞生物学出发,寻找疾病防治新途径
“人体摄食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作用后,大多是以低肽形式消化吸收的,以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的比例很小。肽比游离氨基酸消化更快、吸收更多,研究已经证实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比游离氨基酸更高。这也正是活性肽的魅力所在。”苏秀兰告诉记者。
生物活性肽在生物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涉及分子识别、信号传导、细胞分化及个体发育等。开展生物活性肽研究,对于寻找预防、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和研究热点。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苏秀兰的科研工作开始起步之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学术界及民众对活性肽的作用及功能了解较少。
1991年,苏秀兰在导师——蒙古族著名血液细胞专家舍英的指导下,展开了细胞提取物的相关研究。这是一项高水平的研究,尤其在经济与科技欠发达地区开展,是一个极其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苏秀兰犹如一位信念坚定、意志坚韧的女战士,在重重困难面前,凭借过人的聪慧和严谨的学风,攻克了技术上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取得可喜的成绩。
科学意义上的“抗癌活性肽”研究要求有极高的分析精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者也有极深的生物学、医学科学理论造诣要求,需要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
苏秀兰举了个例子:“比方说,生物活性肽要从动物的脏器中提取,那么,从哪种动物入手实验效果更好?”
苏秀兰秉承一贯理性的态度,寻找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学习前沿知识,虚心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习。她去过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各高校,与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探讨,最终决定选用我区的一个山羊品种作为研究对象。
这仅仅是个开始。苏秀兰遇到的困难接踵而至。人才、经费短缺,缺乏科研平台……
然而,苏秀兰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医学科学领域的研究仿佛绚丽多彩的海洋世界,无边无际,充满未知。或许前方充满艰难险阻,但她将一腔热血化作不懈动力,始终奋战在医学科研事业的第一线。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惠及更多大众
苏秀兰带领团队从羊的饲养、活性肽的诱导方式、诱导量、诱导时间、分离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大量实验和探索。她首次提出生物活性肽对化疗药物具有减毒增敏作用的科学假设,并以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了这一科学假说,该科研成果受到了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
她先后受日本癌症学会、美国癌症学会、希腊国际肿瘤学会等邀请,参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为学院及自治区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抗癌活性肽”相关课题的研究,获得2次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苏秀兰先后5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并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外,她培养了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硕士研究生,带领团队先后获批自治区肿瘤创新团队、自治区肿瘤转化草原英才创新团队。
不断获得的各项荣誉从未让团队止步不前。在新科研楼的一间实验室里,几台细胞分析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身穿白大褂的团队成员不断穿梭其中。
苏秀兰指着实验室的仪器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正在提取苦瓜的活性肽有效成分。
现在,在大健康理念的倡导下,团队提取活性肽的研究已经由动物拓展到植物、药材等领域,以期更加高效地挖掘利用动植物蛋白资源,开发出更多的活性肽产品。
要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苏秀兰深知,不仅要致力于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努力做科学发展的引领者,还要接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棒,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希望的,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现代化事业中。
如何让科技成果开花结果,惠及更多大众,是苏秀兰和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为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教学、一线工作的35年,让我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也深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艰辛与复杂。如何在科研实践中做到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这是我一直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在自治区召开的“5·30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苏秀兰如是说。
去年,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支持下,苏秀兰开始了应用转化的工作。我们期望,来源于动物脏器的生物活性肽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及抗肿瘤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科研成果尽快落地,让更多人受益。
[记者手记]
“抗癌生物活性肽”是一种生物制剂,在功能食品与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抗癌制剂研究与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当前国际食品界、保健品行业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
苏秀兰团队所做的工作,显著提高了自治区动物脏器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对于内蒙古这样的畜牧大区的高质量发展,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我区的医学基础科研得到了长足进步,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医学科技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大量涌现,质量也大幅提升,同时还建成一些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
医学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临床治疗疾病,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秀兰教授现在面对的最大现实困扰就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做科研我们在行,但进行成果孵化、转化,还应交给专业的机构去进行。”在我区,与苏秀兰面临同样困扰的科技工作者不在少数。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亟待培育建设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转化平台与队伍。同时,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环环相扣、相互支撑,才能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让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伟大事业中,应用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是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