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肖小娟

  民族文化产业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本土文化,助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效用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行进大潮中发掘、整理各类民族文化,开发并盘活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经济属性,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发展可以改善乡村单一的经济结构,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满足当地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需求。内蒙古幅员辽阔,拥有厚重悠久、灿烂多元的民族文化,涵盖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社会习俗、服饰饮食、文艺工艺等诸多层面,延续着几千年来我国北方草原各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得天独厚的草原文化资源,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厚基础。为克服传统民族文化产业散、小、弱,融资难等问题,需要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还需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做好产业规划,整合资源优势,为民族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合理布局、开辟路径。

  培育民族文化消费市场。民族传统文化“从群众中来”,有极高的群众认可度与接受度,“到群众中去”,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将文化需求转化为切实的文化消费。一是要培育文化消费需求,完善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文化娱乐项目,广泛建设和利用各类文化交流平台、数字新媒体技术等,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服务,提升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二是强化文化消费供给,通过培育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主体,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等各生产要素,开发适应多层次、多维度需求的文化服务与产品;打造民族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计划,重点建设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为市场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

  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建设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塑造突出地区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扩展民族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民族文化产业升级与产业创造性转化。总体来说,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传承、创造的过程,不仅传统民族文化得到振兴,且品牌的联动效应助力产业增收,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推动民族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应积极推动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科技、互联网、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其它产业优势,进一步拓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增强民族文化产业的市场活力。一是可以对现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有效提高民族文化内容的效用价值;二是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控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信息,根据需求生产制作文化产品,实现精准营销,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合剂”,事关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既可以让人民群众在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享受到经济收益,同时能够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丰富自身内容与创新表现形式,激发民族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和精神富足。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收藏
【编者按】
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深入挖掘蒙绣文化 提升集聚发展能力
推动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