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二堆家“沙地变形记”

  □本报记者  钱其鲁

  8月上旬,记者来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斯布扣嘎查牧民高二堆家的草场林地,只见杨柳婆娑、牧草摇曳,阵阵袭来的草木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高二堆说,10年来他投入50多万元治沙造林,曾经光秃秃的6000多亩沙地,终于变成了如今草木繁茂的绿色家园。

  高二堆家的“沙地变形记”得从30多年前说起。1982年,18岁的高二堆随父母到斯布扣嘎查定居,并分得8000多亩草场。当时草场上一棵树也没有,除了2000多亩草场上长了些沙蒿,其它几乎都是寸草不生的沙地。

  “那时候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差,植被稀少,经常刮沙尘暴。牲口缺乏饲草料,大羊才二三十斤重。为了生活,大家都盲目扩大畜群,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草场越来越差。”高二堆回忆说。

  为了给羊找食,高二堆开始琢磨着种树,用树枝树叶喂羊。他去12公里外的一个牧民家,用自家种的500斤糜子换了100棵柳树苗。

  所谓的树苗,其实就是直径十多厘米的柳树的粗树枝。高二堆用斧头砍掉枝杈后再用毛驴车拉回家,100棵树苗连砍带运耗时七八天,“毛驴没劲上不了高沙丘,我得把树苗卸下来,把毛驴车拉上沙丘,再把树苗一棵棵拖到沙丘上装车。”

  经过几年努力,高二堆好不容易种活的几百棵树因为一场意外几乎全军覆没。1992年,他没看住羊群,200多棵树几乎都被羊啃死了。高二堆很痛心,只能重新种树。但是稍一疏忽,羊还是会毁坏树木。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种,一直到2009年,他家的草场上只成活了四五百棵树。

  就在这一年,高二堆的“沙地变形记”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那年,他的草场享受了当地实施的禁牧休牧生态保护政策。在旗政府统一组织下,他和旗里的部分牧民一起到临近的达拉特旗考察学习。

  达旗之行让高二堆茅塞顿开:通过禁牧休牧,当地人把草场绿化了,生产生活条件也更好了。回到嘎查,高二堆处理掉全部牲畜,全心全意开始治沙造林。

  由于缺乏大规模植树经验,高二堆种树之前没有上沙障,第二年春天大多数树苗被大风吹倒枯死,几万块钱打了水漂。

  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每年秋天砍下自家草场的沙蒿、杨柳枝条,压在沙地里做成沙障。到第二年,春天栽种的树苗成活率从百分之二三十一下子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高二堆原计划是把沙地彻底变绿,再搞养殖或者发展别的产业,所以一只牲畜都不养,日子过得不宽裕。禁牧补贴加上夫妻俩打零工挣的钱,除了维持家庭生活和供两个孩子上学,其它全部种了树和草。他不敢再养羊,怕草场的绿化前功尽弃。

  2012年,高二堆的妻子生了一场大病,看病一下子花了十几万,家里入不敷出。为了生计,他养起了牛,“近几年政府号召牧民减羊增牛,牛不像羊那么破坏草场,还能给家里提供肉食。”高二堆说。

  现在他家一共养了三十多头牛,每年能收入五六万。家里20亩地全种了玉米,但是还得额外购买不少饲草料。

  为了多种一棵树,高二堆想尽一切办法省钱。其他牧民一般用草绳做沙障,做一米的成本连人工得十几块,而他用自家的沙蒿、树枝做沙障,一米只需要6块钱人工费。到了植树季节,他尽量减少雇人,全家人齐上阵。25岁的儿子高旗说:“种树这活儿比建筑工地上的小工还辛苦,砍枝条、浸泡、搬运、挖坑、栽种,一天下来浑身酸痛。”

  看着自家草场越变越好,高旗有了新的目标:“父辈们这么辛苦搞生态就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草场变好了,我们年轻人还得努力发展生产,不能让老人的辛苦白费了。”

  现在高二堆植树种草有瘾了,用他的话说:“到了种树季节不种树的话心里就难受”。虽然经济上还不很宽裕,他还是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没绿化以前这里风沙很大而且干旱,现在风沙少了,雨水多了,基本不怎么旱了。”

  高二堆感慨地说,没有国家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好政策,他不可能治这么多沙,包括禁牧补贴在内这些年享受到不少国家政策“红利”,比如“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只要保证成活率,每亩就给予一定的补贴。

  由于他积极争取项目并保证了树木成活率,高二堆前后获得了三四万块钱的补贴。另外,国家实施的飞播造林也给他的草场增添了不少绿色。

  现在让高二堆操心的是,还有2000多亩沙地没绿化。他准备再攒些钱,并申请国家农机补贴,买个大马力拖拉机,这样就可以把树苗、草苗运进去了。

  “明后年一定争取把剩下的弄完了。只要把草场彻底绿化好,将来不但生态环境好了,我们发展生产的基础也更扎实了,生活肯定能一步步富裕起来。”高二堆胸有成竹地说。

  记者补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牧区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高二堆原本是个生活在环境恶劣地区的普通牧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出于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他精打细算、不懈努力、执着奋斗,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沙地变绿洲的人间奇迹。不但为国家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家庭日后走向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发展基础,是众多普通群众中一个植树造林的典型。

  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还需要全区干部群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如此,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目标必将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观察·赤峰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高二堆家“沙地变形记”
候鸟的天堂
“能人党员” 结对“穷亲戚”
阿拉善盟全部完成 今年新造林生产任务
我区产业化联合体 达到290家
“小流域综合治理让咱的家乡美如画”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