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流域综合治理让咱的家乡美如画”

  □本报记者  赵弘

  良好的生态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他们发展的优势。多年来,乌拉特前旗将保护生态环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不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24个工程项目。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更是加快了乌拉特前旗建设人水和谐、生态良好美丽家园的步伐。

  正值8月,位于乌拉特前旗牟纳山北麓的乌梁素海,天蓝水碧,草木如茵。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赛音呼都格嘎查的牧民刘秀珍,每天早上都要去距此不远的乌梁素海晨练。

  说起嘎查的变化,刘秀珍如数家珍:“我们这儿自从实施了赛忽洞小流域水土治理工程以后真是美如画,村道两侧全部硬化,房前屋后都栽了树,我们嘎查也成了乌梁素海美丽景区的一部分。”

  赛音呼都格嘎查境内的赛忽洞沟为乌梁素海东岸入湖沟道之一,过去是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之一,山洪沟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山洪裹挟大量泥沙泄入是造成乌梁素海湿地泥沙淤积、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遏制乌梁素海东岸土地沙化严重、山洪多发、泥沙入海,守住水清底线,当地水利部门在赛忽洞沟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既符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村容更整洁、人居更舒适、生活更富裕的美丽乡村愿望,又对国家制定的乌梁素海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当地水利部门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坚持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并重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布设各项防治措施:修建河道护坡、修路架桥、硬化街面、培植经济林……多措并举构建起生态流域的绿色屏障和休闲观光胜地。项目实施后,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年蓄水量达到23.94万立方米,年保土量达到5.99万吨,有效遏制了泥沙入海,为乌梁素海这一“塞外明珠”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跟着刘秀珍漫步在赛音呼都格嘎查,只见村旁的山洪沟上了护坡,村民的农田和房子都有了安全保障。在当地水保人员引导下,村民们改用农家肥种田,头脑灵活的村民还借助水保工程发展起庭院经济,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鼓了牧民的腰包。

  这个夏天,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小庙沟山泉吸引了不少旅游爱好者。“这样的美景得益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更得益于小庙沟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乌日图高勒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音图说。

  据他介绍,这股泉水已经流了很多年,村里曾修过一些渠道将泉水引到各家用于牲畜饮水,但用不完的泉水就流到荒滩浪费了。

  去年,小庙沟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乌拉特前旗水务部门在山口筑坝围堰,在小渠沿线新建蓄水池及配套节水灌溉低压管道和提水、发电设施;对现有引用小庙沟清水的小渠部分进行扩建;在流域内配套了大理石台阶、长廊、凉亭、停车场等,对河道部分段落实施河道护岸、岸坡整形等工程。在村前村后、上山油路两侧栽植了400多亩山桃、山杏树,在牧民房前屋后种了500多亩苹果树。

  如今,乌日图高勒嘎查的牧民依托小庙沟瀑布及维信高尔夫度假村、大桦背、温泉水世界等旅游资源,纷纷开办农家乐、民宿客栈、采摘园,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乌日图高勒因此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文明嘎查村。

  “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生态建设促乡村振兴是我们水土保持工作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现在看来这条路走对了。”乌拉特前旗水利局负责人陆斌说,“从2017年至今,我们先后实施了小庙沟、赛忽洞等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生态自然修复面积33.84平方公里,人居环境治理面积6.16平方公里。下一步,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集旅游、观光、宣传于一体的生态教育基地,真正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改善,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观察·赤峰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高二堆家“沙地变形记”
候鸟的天堂
“能人党员” 结对“穷亲戚”
阿拉善盟全部完成 今年新造林生产任务
我区产业化联合体 达到290家
“小流域综合治理让咱的家乡美如画”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