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时间银行”点时间

  年轻时志愿从事养老服务存储时间,年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前不久,记者从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20年,南京将全面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机制,实现服务时间全市通存通兑。本期来论,我们选刊3篇来稿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编者

  不要看上去很美

  赵丹青

  所谓“时间银行”,简单地说即是人们抽出时间去照顾老人,看护的时长就可以存入“银行”,等到自己年老需要照顾时再“取出”,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养老服务,亦即“今天我帮老,我老有人帮”。作为一种有效的互助养老方式,“时间银行”既能减轻子女和政府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良好风尚,刚一面世就备受好评。

  不过推广“时间银行”面临的“肠梗阻”也清晰可见。譬如,由于时间跨度很长,如何保障不会出现“时间坏账”呢?由于养老服务是难以量化考核的,“我”今天的付出怎么能保证“我”明天的收益呢?时间币又能否“通存通兑”?诸如此类问题,若缺乏一个健全的机制予以有效解决,那么“时间银行”很容易沦为镜中花、水中月,仅仅是看起来很美。

  解决养老难题的有益尝试

  戴先任

  古人称孝的三个层次为:“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不要把养老变成了单方面的“供给”,比如通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就不仅能让老人老有所养,还能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通过“时间银行”,让养老变成了“种善因得善果”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年轻人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这样才有利于达至尊老养老的最高层次。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是解决养老难题的有益尝试,拓宽了社会尊老敬老的路径,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时间银行”带来的启示更在于,在解决养老难题时,要拓宽眼界,拓展养老途径,要化不利为有利,这样才能不至于让养老成为单纯的社会负担与压力,反倒能够成为社会向善、向上的动力与力量,让养老成为全社会“甜蜜的负担”。

  期待经得起时间考验

  袁浩

  这样的制度设计看起来十分理想,如果运转状况良好,在“时间存款”的储存和支取上能够进入一种良性循环,那么必将有无数老人从中受益。然而,再美好的制度真正进入实践后,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1999年开始,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就先后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社区试点,让志愿者将志愿服务以时间形式储存起来,日后可以从银行领取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但时至今日,这些“时间银行”大多沦为空中楼阁,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窘境。

  “时间银行”具有民生性、公益性和社会性,既需要政府介入,也需要民间参与。因此,我们在对“时间银行”报以热切期待的同时,更衷心希望有关方面能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解决“通存通兑”和“转移接续”问题,同时带动更多的志愿者社团、企业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建立长效公益机制,经得住时间考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论道
   第07版:评论
   第08版:先锋
到位才能更有为
人也是路“走”出来的
领导干部家风无小事
辣语
打击
上好健康教育必修课
给“时间银行”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