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情的力量

  □王文婧

  访谈录《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精神病人总是蹲在角落里,把自己当成一个蘑菇,别人好心劝他“你不是蘑菇”,他完全听不进去。后来,一个心理医生撑起一把伞,陪着病人一起“做蘑菇”,和病人商量“蘑菇可以干什么?”,在循序渐进中引导病人走入正常生活轨道。

  心理医生成功治愈精神病人,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对自己的患者有着一份共情。共情,简单来说就是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的能力。即于人际交往中,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在别人遇到困顿时,可以站在对方角度去衡量,触摸到别人心底的柔软。如此方可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与人交流、与人为善。

  懂得共情的人,能更好把握善良的尺度和施善的方式。有些人将同情误作为共情,两者虽然都在传达爱,本质却大不同。同情是一种旁观姿态的怜悯,施者和受者地位意识上是不对等的,施者很难感觉到,但对于受者来说却难以感受到全然的被尊重和真正的共鸣,甚至还会受到伤害。共情则会将心比心,身临其境地去试图和他人形成共振。对流浪汉施舍钱财,或者进行大道理说教,他们可能更加破罐子破摔。而在长沙“地衣之家”救助服务点,工作人员体谅流浪人员的心无定所、魂无支撑,将流浪人员聚拢,增强陪伴,建立信任,发挥各自所长进行培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不少人从接受帮助到回馈社会,实现从街头拾荒到主动劝导、救助他人的“华丽转身”。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去感同身受,为自己的包容心和善意扩大容量?笔者认为,可以从最基本的倾听开始,用心听、虚心听,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要只听一半想当然,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说的话上,当他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时,多辩证思考而不是急于说服,学会体会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情绪。另外,丰富阅历也有助于提升共情能力。有些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事确实很难设身处地,如果对更多阶层行业有接触,就能更好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更深入体察社会和人性,不至发出类似“何不食肉糜”的感叹。

  共情像是一抹觉察的曙光,将领悟和理解照射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适时学会清空自己,以对方的眼光来体验这个世界,自我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宽广、更丰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论道
   第08版:评论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在马背上搭建发展舞台
共情的力量
朋友圈小变化折射国民大发展
辣语
表里不一
临期食品咋处理?
快递末端“二次收费”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