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铀人”,见证荒漠变身聚宝盆

色彩绚丽的铀矿石
彭云彪(右二)在展示皂火壕铀矿床钻孔岩心。
  铀,是一种极为稀有的放射性金属元素。铀资源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重大,是核军工和核电的重要原料。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作为我国铀矿勘查的主力军,在总工程师彭云彪等人的带领下,接连探明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铀矿资源地,使我区三大铀矿盆地现出真容,重塑了我国铀资源格局。

  □本报记者  白莲

  铀,是一种极为稀有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二。然而,铀资源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重大,是核军工和核电的重要原料,被喻为核工业的“粮食”。

  2000年,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北部区域,发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铀矿床。这个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发现,结束了我国“无特大型砂岩铀矿”的历史,为铀资源保障做出重大贡献。

  2个超大型铀矿床、4个特大型铀矿床、3个大型铀矿床、1个中型铀矿床、1个小型铀矿床和多处铀矿产地……近20年来,位于包头市的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作为我国铀矿勘查的主力军,在总工程师彭云彪等人的带领下,在我区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探明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铀矿资源地。

  认知创新

  提出中国特色系列铀成矿理论

  彭云彪是包头市土右旗人,1989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核工业二〇八大队,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总工程师,用30年的坚守,见证了我区戈壁荒漠变身聚宝盆的历程。

  早在1958年,我国就启动了鄂尔多斯盆地铀矿找矿地质工作。但受世界有关传统水成铀矿理论的束缚,直到20世纪末,鄂尔多斯盆地仍旧是不被看好的铀成矿盆地。

  “主要是因为根据传统的砂岩铀成矿理论,这里缺少典型的找矿标志,那就是红色和黄色的砂岩。”彭云彪说,对于砂岩铀矿勘查,钻探工程是主要的验证手段,可是该盆地钻孔打上来的岩石不是灰色的,就是绿色的,传统的找矿标志根本就见不到。

  从2000年开始,彭云彪带领技术团队在充分吸收国外“次造山带控矿理论”“层间渗入成矿理论”和“卷型水成铀矿理论”等传统铀成矿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区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条件的特殊性,创新性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列铀成矿理论,实现铀成矿理论的升华和发展。

  彭云彪带领团队完成了《内蒙古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预测评价与成矿特征研究》项目,首次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构造条件和古水动力环境,砂岩型铀矿床形成并不受次造山带的控制;由于受沿断裂构造上升的油气(或煤层气)影响,造成红色和黄色氧化带找矿标志的缺失,形成了独特的绿色古层间氧化带特征。由此,首次提出绿色与灰色砂岩的地球化学界面是新的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首次建立了“古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成矿模式,应属砂岩铀矿新类型。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在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地区率先取得突破,至2004年完成详查后,我国终于诞生了第一个特大型砂岩型铀矿。

  2004年12月,赵鹏大院士、陈毓川院士等人高度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克拉通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和古层间氧化带成矿作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史上应属首例”。凭借科技创新,这一研究成果也戴上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桂冠。

  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作为“呆矿”达10年之久,2007年至2009年,彭云彪对努和廷铀矿床开展了新一轮的评价,首次提出了晚白垩世湖泊扩张体系域的湖泛事件控制了铀矿床的形成;首次建立了“同沉积泥岩型”“古层间氧化带型”和“古河谷型”铀成矿理论。一系列研究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找矿

  推动我国向“富铀”国迈进

  在一系列铀成矿理论直接指导下,彭云彪带领技术团队多次实现新地区、新层位和新类型系列重大找矿突破,相当于1年发现1个大型以上的铀矿床,找矿成果和勘查效果均居全国之首。

  以“古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理论为指导,以绿色与灰色砂岩地球化学界面为直接找矿标志,在鄂尔多斯盆地先后发现和落实了皂火壕特大型、纳岭沟特大型、磁窑堡中型、大营超大型、紫登壕大型、巴音青格利大型等砂岩铀矿床。其中,落实的皂火壕铀矿床和大营铀矿床是我国首个大型和超大型砂岩铀矿床。

  以“同沉积泥岩型”铀成矿理论为指导,在二连盆地将努和廷铀矿床扩大和落实为超大型。以“古河谷型”砂岩铀成矿理论为指导,发现和落实了巴彦乌拉特大型、哈达图大型、赛汉高毕小型等砂岩铀矿床。以“同生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铀成矿理论为指导,在巴音戈壁盆地扩大和落实了塔木素特大型砂岩铀矿床。

  2012年,中核集团将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盆地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大型铀资源基地,专门成立了中核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主持开发工作。纳岭沟特大型铀矿床取得了“二氧化碳加氧气”浸出工艺的重大突破,并已开始工业化试采;巴彦乌拉特大型铀矿床取得了“酸法”浸出工艺的成功,并已开展工业化生产的试运行。目前,正在将纳岭沟铀矿床和巴彦乌拉铀矿床分别建设成为我国首批2座千吨级现代化地浸铀矿山,提供了我国“四大基地有其二”的资源保障,对其他铀矿床的进一步开发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以1千克U235裂变产生的热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计算,纳岭沟铀矿床和巴彦乌拉铀矿床分别可以供1个百万千瓦核电站分别运行140年和168年。”彭云彪告诉记者,这对我国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供应,提高核电发展资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彭云彪历经30年艰苦拼搏,作为从铀矿地质科研与生产一线走出来的我国砂岩型铀矿地质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取得了铀成矿理论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重大找矿突破,令世界瞩目。

  在彭云彪的带领下,我国北方沉积盆地铀矿找矿与开发蓬勃发展,为丰富世界铀矿地质学科发展提供了中国同行的成矿新模式和勘查新案例。同时,他带出了一支拥有56名硕、博士研究生,具有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专业找铀队伍,所在单位获评中核集团铀矿找矿突出贡献单位和国土资源部全国模范地勘单位。

  彭云彪以第一作者出版了2部专著,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多篇,同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全国地质十大科技进展奖、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黄汲清奖和政府津贴、内蒙古“草原英才”等多项奖项及荣誉。

  [记者手记]

  一直以来,色彩绚丽的铀矿石都是矿石家族中备受追捧的“玫瑰花”——铀矿资源是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新世纪之前,我国铀矿资源稀缺,彭云彪带领团队立足国内,凭着对铀矿找矿事业的执着与追求,艰苦拼搏,取得我国铀矿找矿和科研史上的重大突破,终于使我区三大铀矿盆地现出真容。勘查实践证明,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铀成矿区带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和巴音戈壁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成矿潜力巨大。

  团队的重大找矿突破首次填补了我国无超大型和特大型砂岩铀矿床的空白,在3个盆地中均落实了万吨级以上的铀资源基地,其中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唯一超过十万吨级以上的铀资源基地。这些开创性的重大贡献,重塑了我国铀资源格局,使我国由“贫铀”国变成铀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同时,为解决铀矿资源供应、快速提升我国国防和核电铀资源保障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经济等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论道
   第08版:评论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探铀人”,见证荒漠变身聚宝盆
科技要闻回顾
“金钟罩”“铁布衫” 保护档案文献安全
这种建筑物“空调” 不用电
“礼赞共和国,建功新时代”首场科普报告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