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难题

  本报兴安11月16日电  (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立冬已过,天气渐凉。一大早,吃过早饭的突泉县水泉镇龙泉村贫困户吴安泉就带着铁锹,骑上摩托车,顶着寒风向村边的山林进发了,身为生态护林员的他开始了每日的例行巡护。

  “今年2月份,我点开‘党群心连心’微信群,看到了刘书记转发的选聘生态护林员的公告,我一看各项条件都符合,就赶紧给刘书记打电话报了名。”吴安泉说,当上护林员对他生活帮助不小,一年一万元钱的工资能解决家里不少问题。

  吴安泉提到的“刘书记”是突泉县水泉镇龙泉村第一书记刘江龙。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党群心连心”微信群,刘江龙每天都会将各级惠民政策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群里。

  “全村的老百姓都在这个群里,眼下正是收粮的时候,大家对粮价特别关注,谁家卖粮的价格好也都会发到群里,通过这种方式信息传递的快、辐射面广,老百姓能把粮食多卖上点钱。”刘江龙说,有了这样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能准确传达各级惠民政策信息,还能了解到最“原汁原味”的民意民情。

  自“党群心连心”工程实施以来,突泉县运用“大数据”,通过“一微一网一端”,即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公众平台及网络客户端,搭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构建问题收集、汇总、解决、反馈机制,形成多部门全流程合作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格局,全方位、立体化地架起了党群沟通桥梁。

  一年多来,“党群心连心”平台发生了裂变的融合效应,不仅持续增强了基层组织“公信力”,提高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更让群众对身边问题处理的“满意度”,组织对舆情掌控的“主动权”都得到明显提升。

  自从建起了“党群心连心”微信群,突泉县东杜尔基镇红光村驻村第一书记高魏的工作模式就发生了新变化。如今他的工作渐渐从线下挪到了线上,从走街串巷收集诉求、帮助村民解决问题,逐渐向打开微信接收诉求、实时在线回复咨询转变。“过去由于信息传递不畅通,老百姓有时对政府工作不够了解,容易形成干群矛盾。”高魏说,“老百姓现在有啥想法都能在群里说,能听到最接地气的声音,这对开展工作很有帮助。”

  红光村村民孙立会这几年一直在天津打工,由于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今年5月,他在群里留言对村里沙场的发包和土地资源利用提出质疑。身为第一书记的高魏看到后,及时并耐心地在群里进行了解答,让孙立会消除了疑虑、解开了心结。高魏表示,现在“党群心连心”微信群使用的频率这么高,老百姓这么认可, 因为它不只发挥了一个微信群的作用,它还是公示栏、意见箱、文明模范培树光荣榜,网站发布精准扶贫、财政补贴、贷款申请、村务公开等惠民政策信息8万多条,点击人数超过600万人次,帮助民众解决了726项问题。以网络通村率、村屯建群率、群众入群率“三个百分之百”为目标,全县已组建村屯微信群400个,入群人数超过9.2万人,户入群率达到100%。

  通过“党群心连心”信息下行、民情上行的渠道和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网络工程体系,突泉县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政策宣传“最后一人”、联系群众“最后一步”的难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石泰峰走访中央驻区新闻单位
自治区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难题
乌兰察布市开门纳谏整改完成168个问题
我和候鸟有个“约定”
“十四冬”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人保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