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古大房子

大房址复原图
大房址
房屋穴壁上的圆圈纹
  □本报记者  阿荣

  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点岱沟村阳湾北的山坡上,有一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遗址,其东、西、南三面皆为自然冲沟。遗址内房屋为长方形、方形半地穴式,房屋结构规整,有的房址穴壁上还有镶嵌整齐、饰有指点纹、圆圈纹的陶质装饰砖,实属罕见。

  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阳湾聚落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房址30间、灰坑9座,其中一间大房子室内总面积近100平方米。这间房屋居中,平面呈方形,穴深0.75—0.95米,面阔10.2米,进深9.8米。灶坑位于室内前部中间,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灶坑抹草拌泥,经火烧呈灰蓝色。灶与门道相连,门道平面呈长条状。灶里灰烬夹杂着大量烧过的土颗粒。灶周围和门道两侧均有土坎,以防止火焰蔓延。房屋室内墙面和外墙面均用草拌泥抹平。这间大房子共有8个柱洞,其中4个柱洞位于室内中部,相互对称,为承重柱的柱洞。另外4个小柱洞分列室内四角。室内堆积的灰褐土质地较硬。这间房屋出土了陶片、石器、骨器等。

  阳湾聚落遗址布局巧妙、规整,以冲沟为天然防御设施,中小房屋成排分布,大房屋居中。6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选择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的缓坡作为聚居地。中心部位的大房子应是德高望重的族长的住房,这里不仅是族长的居室,同时也是家族聚会、议事的场所。

  通过对阳湾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可知,当时这里的先民已脱离了依靠自然山洞蛰居或只能建造简单的窝棚度日的阶段,他们首先伐倒周围的树木、杂草,平整出空地,然后娴熟地利用石铲、骨铲等掘土工具,在地上挖出一个平面呈方形或略呈长方形的浅穴,在朝阳的一方开一个通向室外的斜坡门道。把地穴部分的四壁修理平整后再抹上一层草拌泥,底部再垫上一层坚硬的胶泥,之后还要架上火烧烤,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壁面和地面的硬度,另一方面经过烧烤后的地面能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他们砍伐来粗大的圆木竖立在地穴内,作为房子的主要承重柱。为防止柱子下沉,他们或在柱子的底部垫上一块大石头,或把砸碎的陶片和胶泥混合在一起填在柱洞的底部,形成坚硬的柱础。另外,还要在地穴四壁的外围栽一圈较细的木棍,作为龙骨并编织篱笆,然后内外都抹上一层草拌泥,就形成了所谓“木骨泥墙”式的墙壁。房顶上铺树枝和柴草,为了室内的通风和采光,他们要在屋顶开一个天窗,而为了防止室内生火时由于天窗的空气对流作用,导致火焰蹿到房顶上把房子烧着,他们又把室内天窗周围的房顶也抹上泥巴。房子的门道处建一个尖顶的斜壁通道,这样的设施可以避免雨水直接进入室内,挡住冬天的寒风。考古学上,把这种形式的房子称为“半地穴式建筑”。

  阳湾聚落遗址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文化的房屋建筑、聚落分布、生业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图片由鄂尔多斯博物馆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界
   第07版:收藏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茫茫沙地广 渐远古州城
远古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