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菜篮子”加上“保险锁”
本报呼和浩特4月9日讯 为了让辖区居民的“菜篮子”安全又放心,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便民市场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重点检查市场内销售食品的采购票证、验收制度记录、供应方资质等环节,严防过期、“三无”食品、来源不明食品等上市销售,对于部分食品加工摊位经营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设置格挡、没有对散装食物进行密封等问题,要求经营者立即整改,为老百姓的“菜篮子”加上“保险锁”。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洋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梁良)
海勃湾区
产业扶贫见实效
本报乌海4月9日电 在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的绿色果蔬采摘示范基地,4座智能联动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甜瓜、普罗旺斯西红柿已经挂果。这里是千里山镇重点打造的扶贫示范点。近年来,海勃湾区落实“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要求,鼓励重点企业与5个行政村全民结对,保障长期供血造血。今年,该区还将继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闲置大棚温室资源,发挥产业扶贫带动效应。并加强对贫困人员技能培训,选树劳动脱贫致富的典型,提振贫困人员实干脱贫“精气神”。
(本报融媒体记者 于海东 海勃湾区融媒体中心 刘岚)
绰源林业局
“以鸟治虫”维护生物多样性
本报呼伦贝尔4月9日电 内蒙古大兴安岭绰源林业局对鸟巢箱招引益鸟效果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探索积累了“以鸟治虫”生物防治工作经验。截至目前,已悬挂保存鸟巢箱3590个,招引率达60%、筑巢率30%左右,扩大了以鸟治虫面积,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有效降低了森林害虫发生率。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玉荣 大兴安岭林区融媒体中心 杨威)
巴林右旗
为过境候鸟保驾护航
本报赤峰4月9日电 近日,巴林右旗迎来了大批候鸟迁徙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在该旗过境大小天鹅、苍鹭等鸟类约万余只。为加强对过境候鸟的保护,巴林右旗森林公安局开展保护候鸟专项行动,加大对候鸟栖息地巡查力度和辖区内餐饮场所及集市检查力度。并在辖区内显眼、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保护过境候鸟及野生动物的横幅、标语,向群众发放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手册,在候鸟聚集地人工投食。
(本报融媒体记者徐永升 巴林右旗融媒体中心 麻国栋)
磴口县
发展设施农业助力脱贫
本报巴彦淖尔4月9日电 近年来,磴口县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采取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出租、承包经营等方式同项目资金+自筹资金相结合,发展设施农业。目前,该县设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涉及渡口镇、隆盛合镇、哈腾套海农场等6个苏木镇农场,覆盖贫困户545户、874人。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集中经营,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桥梁作用,使贫困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韩继旺 磴口县融媒体中心 马爱玲 张丽)
突泉县
67.1%贫困户
靠自主发展产业脱贫
本报兴安4月9日电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突泉县通过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户企联合资产受益等方式,不仅让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更激发了他们致富达小康的内生动力。该县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主要途径,2016年至2019年,共实施产业项目172个,使用各类扶贫资金5.3亿元,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在产业奖补资金扶持下,自主发展产业的脱贫户达到67.1%。对于自主发展产业能力弱的贫困户,实行户企联合经营模式,让贫困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本报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突泉县融媒体中心 陈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