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东吴陆逊接替吕蒙为陆口守将,陆逊一上任便差人给关羽写信送礼,书信言辞极其谦卑、恭谨,夸赞关羽“完成席卷中原大业”“功勋与世长存”。关羽收礼之后,直言任用陆逊乃“仲谋见识短浅”,并且在心理上“无复有忧江东之意”。随后关羽撤兵荆州而赴樊城,致使其失了荆州,最终败走麦城、兵败身死。
关羽之死,长久以来人们都议论纷纷,众说不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关羽不是在横刀立马的沙场上输给了别人,而是在心理战场上输给了自己,不是被“棒杀”而是被“捧杀”。揆诸现实,我们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也是由于经不住别人的“夸赞”“恭维”“奉承”,在一片吹捧声中迷失了自己,坏了原则、乱了规矩,犯了纪律、触了国法,最终被“捧杀”。刀枪棍棒可以从肉体上杀人,岂不知很多时候,言语也可以从心理上将人“捧杀”。
“捧杀”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骄傲自满、停滞退步,进而导致堕落、失败。可以看出,吹捧夸赞之语、阿谀奉承之词就像是一把温柔的无形之刃,少数信念原则、内心操守不坚定的党员干部,看待事物、明辨是非的眼力不深,很容易把别人的“阿谀”“奉承”“恭维”之语误认为是对自己的“认可”“赞许”“表扬”之辞,久而久之,就会掉入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圈套和陷阱,直至被“捧杀”落马。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就知道,陆逊吹捧关羽的书信并非“捧杀”的关键,而仅仅是最后的一次麻痹,为的是让关羽掉以轻心,关羽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的性格才是其被“捧杀”的主因。诸葛亮为了阻止关羽入川与马超比武,贬马超“乃黥布、彭越之徒”,而以“美髯公”夸赞关羽,让关羽自觉良好。在关羽一生之中,曹操、孙权等也以不同的方式夸奖、赞美过关羽,这也为关羽之后被“捧杀”埋下了伏笔。以史为鉴,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警惕“捧杀”之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不忘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才能对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之词保持免疫力,避免掉入陷阱、无法自拔。
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夸赞”“表扬”。正如齐人邹忌本不如徐公美,但他身边的人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邹忌的自知之明,面对阿谀逢迎之声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惕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