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为了渡过经济效益下降的暂时性困难,采取降低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措施控制运营成本,并得到大多数职工的理解。不过,也有一些职工频频吐槽被降薪的“奇葩”经历:有人接到的HR电话直接被告知薪水降10%;有人因没及时回复微信群消息被扣钱;还有人公司业绩飘红却依然被降薪。
疫情的发生,影响了很多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不少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在疫情冲击下更是经营惨淡。特别是在全球疫情蔓延大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摆脱供应链受阻、资金链紧张、订单减少、销售困难等现实问题,对裁员降薪不得已而为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企业却“蹭疫情”“搭便车”,不考虑自身发展和行业发展实际,看别人降我也降,看别人降多少我降多少;有的不尊重员工的正当诉求,缺乏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用一刀切的方式强迫员工接受;更有一些裁员降薪行为涉嫌违反劳动合同法。凡此种种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的奇葩操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尊法循德、尊重劳动者权益才是企业行稳致远之道。企业利用疫情裁员降薪,虽然能在短期内快速降低成本、维持企业运转,但这是极其短视、不合理的行为,会极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要明确,员工是企业摆脱疫情的亲密战友,也是发展成长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只有在疫情中恪守劳动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才会愿意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企业只有充满人情味、员工一条心,才能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不被困难打倒。
当然,保护好劳动者权益,单靠企业自身发力还不够,还需要政府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及时为劳动者撑腰,规范企业管理,强化企业与员工的平等沟通,并追究违法降薪行为的责任。另一方面,恶意裁员降薪的背后,可能也是部分企业面临经营生产困难时的消极行为,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这时,更需要政府持续给予相关暖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企业不为生存担忧,劳动者才不会为降薪发愁。
疫情是一面放大镜。合情合理合法的薪酬制度既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情怀,也浸润着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其实,疫情当下不少企业逆风而行,积极布局新的产业空间,不仅没有降薪裁员,反而大幅扩招。这些启示我们,与其恶意跟风算计员工的薪酬,不如主动作为,与员工一道共克时艰、在考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