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疫文艺”之浅见

◎王宏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文艺工作者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多种形式开展文艺创作,一时呈批量生产之势,我们将这类文艺作品称为“抗疫文艺”。

  “抗疫文艺”显而易见的特点首先是以线上传播为主。再者,“抗疫文艺”形式多样,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从发表的作品来看,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朗诵、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多短小精干,易于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抗疫文艺”的主题也很突出。疫情是突发性事件,在短时期内进行主题创作,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于疫情和国情的关注和关心,也表现出他们对主题文艺创作的责任感。

  但是,“抗疫文艺”也存在着短板与不足,需要我们思考和提升。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抗疫主题文艺创作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更缺少精品。“抗疫文艺”作品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单薄单一,绝大多数抗疫歌曲都未能传唱开来,不少抗疫诗歌从语言到内容均显雷同。这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上,既要瞄准一线战“疫”者、同时也要关注外围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意识还不够,考虑社会公众的主题文艺需求和接受程度的能力还很有限。由于大部分创作者不能亲赴一线,仓促创作,对素材未能深入消化,导致很多抗疫作品比较粗糙,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大部分抗疫作品传播辐射范围有限,主题文艺创作的影响力需要提升。相当多的“抗疫文艺”作品阅读量和点击量不高,这除与作品质量有关外,还与创作者、组织者以及发布平台对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和传播规律的运用还不够娴熟有关。

  由此,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以互联网、新媒体为承载的网络文艺在推动形成新的文艺生态方面还有待开发探索。例如,就内蒙古而言,尽管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等发布了大量抗疫作品,但大多都停留在征集、发布层面,在社会应急状态下催生新的文艺生态形成的趋势还不够充分。疫情当时,演出、电影、展览和相关的文化文艺活动都处于停滞状态,网络文艺理应承担起丰富、满足广大民众文化生活的主要角色,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相关工作还需更有力的举措和更科学的路径来推进。

  以上问题似乎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是“术”的问题,经过思索和打磨,可以得到修正和提升。而更为突出是,通过审视此次“抗疫文艺”创作,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在突发疫情和主题文艺创作核心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思考和认识明显不足问题。事实上,主题文艺创作终究的核心价值是建构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有着其自身的学理体系和创作规律,无视这个体系和规律,作品往往适得其反。回想20世纪,尤其是前半页的主题文艺创作,正是由于社会现实与艺术的联姻,形成了社会现实与艺术在审美和具体功用上的高度契合,为中国文艺史留下了各个艺术门类中的经典。

  反观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防控抗击,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同时也反映出一些观念和管理的短板,这些都可以通过文艺创作去反思、呈现、表达,优秀的作品会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和警示。“抗疫文艺”创作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水准上存在着种种不足,与抗疫现实所呈现的“真实”相比,多数作品没有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的真实”,即由艺术创作而表现出来的更高级、更感人的真实,艺术创作的价值处于“贫血”状态。比如,在“抗疫文艺”中,我看到的几乎都是“歌颂”,歌颂当然无不可,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以“歌颂”来表达,那就是艺术的自我囚禁与悲哀。那么在突发的灾难中,究竟该用艺术来表现什么?如何表现?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如何引导疫情中的音乐、诗歌、美术、曲艺等各种文艺创作;疫情结束后,如何做好有关疫情的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电影、纪录片等文艺创作,需要我们沉淀出更深层的理性思考,如此,才能让“抗疫文艺”创作真正扛起自己的使命,促进整个社会提升精神气质,优化文化心理,为我们的民族精神“铸魂”。

  当然,我们可以呼吁文艺创作者提升意识高度,扩大审美视野,将自己置身于宏大的时代思想气象中,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分析疫情,也可以在“抗疫文艺”创作中反对跟风模仿、堆砌素材,反对“八股文”和“急就章”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反思一些根源性问题,不能多一些思想和手段上的“解放”,类似的主题文艺创作终究不会走上自我救赎之路,即使拥有足够的时间,我们期待和盼望的力作还是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远心《我命中的枣红马》
~~~◎王宏伟
~~~——《趣味汉字》里的“趣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观察·兴安
   第08版:地方盟市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首府观察
   第12版:文化
来自“他者”生命的壮美
“抗疫文艺”之浅见
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