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湖新歌

——我国两大淡水湖全面生态修复进行时
这是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的天鹅(2017年3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新华社记者

  鄱阳湖、洞庭湖,我国第一、第二大淡水湖,因其调蓄径流、净化环境、繁衍万物的综合机能,素有长江“双肾”之称。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掠夺式侵害,让长江“双肾”病了。

  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之变,给长江“双肾”带来“历史性转机”——

  清理“私家湖泊”矮围、电鱼等掠夺式“开发”,狙击湖砂疯狂盗采,关停造纸等污染企业,促进渔民“上岸转业”……一揽子“铁腕治湖”措施,扭转“靠湖吃湖”的发展路径,两大湖区山、河、田、林、湖、草、大气生态体系正在修复,环湖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圈正逐步成形。

  新湖

  初夏,乘舟登上下塞湖湖洲。湖洲内外水天一色,清风吹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四起。

  下塞湖是洞庭湖腹地的一片面积近3万亩的湖洲。曾经,在10余年时间里,下塞湖被矮围与洞庭湖分割开,湖洲里的鱼、芦苇、砂石等自然资源被疯狂洗劫。

  “以前湖里矮围多得很,每个矮围都像是割了洞庭湖的一块肉,谁霸占就是谁家的。”湖南省华容县幸福乡东浃村渔民付锦维告诉记者。

  矮围是长江“双肾”生态遭到破坏的一个缩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曾几何时,洞庭湖、鄱阳湖以秀美壮阔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作为长江“双肾”,千百年来,它们守护长江沿岸民众安然度汛,提供“鱼米之乡”丰富物产,成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乐园。

  近年来,在江湖关系变化的大背景下,两大湖酷捕滥捞、过度开采以及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问题凸显。

  2013年,洞庭湖出口断面出现五类水质,趋势分析显示洞庭湖整体水质在恶化。

  中央环保督察指出,2013年至2015年,鄱阳湖水质持续下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违法违规排污问题严重。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根据中央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湖南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自上而下发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打响“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

  “天天晚上睡觉都在思考这些工作,一个事情一个事情排序,想想还有没有遗漏。”湖南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市管理局副局长万献军说。

  2018年,湖南掀起轰轰烈烈的洞庭湖矮围拆除行动,一举拆除包括下塞湖在内的472处非法矮围网围。随着“私家湖泊”的彻底清除,一湖洞庭水终归自由。

  在鄱阳湖,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与多部门共同发力,用3年时间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清晨,阳光洒在江西省九江市蚌湖湖面,湖面一览无余,清澈的湖水与岸边的青山相互交映,勾勒出生机勃勃的壮观景象。

  由于来水复杂等原因,2019年鄱阳湖流域蚌湖断面平均水质类别为五类。通过加强来水水质监测、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提高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举措,今年1月至4月,鄱阳湖蚌湖点位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6.4%。

  2019年以来,洞庭湖湖体水质好转为四类,鄱阳湖的总磷数据持续下降。

  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谢永宏、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刘足根等专家指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我国首次对两大湖泊的全面生态修复,目前治理成效已经显现。

  新业

  生态治理必须叫停竭泽而渔的产业发展方式。旧的产业停止后,湖区正在孕育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南洞庭湖所在的湖南省沅江市素有“芦苇之乡”的美誉。以前芦苇主要用于造纸,近年来为保护环境,政府引导造纸企业退出,芦苇失去了经济价值,还带来污染隐患。

  “财富变成了包袱。”沅江市委书记黄育文告诉记者。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探索的失败,两年后沅江终于找到以芦苇作为基质种植食用菌“芦菇”这一生态友好、前景广阔的产业。

  湖区众多企业也在这场生态改革中激流勇进,向新领域进军。

  “谁会想到,我们这样一家做了多少年的渔网企业,现在开始‘不务正业’,生产起‘玩具’来了。”回忆公司的“转型之路”,67岁的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放军感触颇深。

  这家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牌渔网企业生产的渔网价廉物美,受到各地渔民青睐。近年来,长江渔业转型,淡水渔网的需求量锐减。鑫海开展“去‘渔’字计划”,仅运动休闲用网的销售收入就由几百万元发展到近亿元。

  “没有科技支撑的企业是短命的企业,我们不停研究新产品、新装备。”刘放军说,“洞庭湖的生态转型倒逼出了我们企业的转型,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改变,最难在思想,最重要的基础是群众。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鄱阳湖湖区300多个渔村,超过10万名渔民将结束千百年的生活方式,“上岸转业”。

  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岗位,将年纪较大渔民纳入城镇社保范围,不少渔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功转型:在九江市湖口县,渔民江宝林上岸退捕后干起了水电工,一天收入约200元;上饶市余干县石口镇古竹村的朱少旺在康山大堤旁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30多万元……

  “我们还将聘请渔民组成鄱阳湖‘护鱼队’,协助政府打击禁渔期非法捕捞的行为。”南昌市新建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云平说,渔民变成鄱阳湖“守护者”,将是鄱阳湖最美好的图景。

  新生

  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子,长江江豚因嘴巴总是划出一道微笑般的弧线,被称为“长江的微笑”,它是长江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

  一段时间里,长江江豚数量持续下降,物种极度濒危。为了留住那一抹“长江的微笑”,政府与民间力量共同发力,对江豚进行最严格的保护。

  鄱阳湖、洞庭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长江江豚数量从急剧下降到基本稳定,这让我们江豚保护志愿者非常欣慰。”江西省九江市青山绿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蒋忆说。

  在上百万年的进化史中,长江“双肾”一直都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在湿地生态环境改善后,江豚、麋鹿、白鹤等野生动物生存状态也不断好转。

  麋鹿是中国独有的物种。古书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麋鹿曾在长江流域与其他野兽拥挤热闹地生活。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杀,麋鹿曾一度从中国消失,世界上仅存的最后18头麋鹿出现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展麋鹿重引进工作,身世传奇的麋鹿终回故国。

  近年来,湖南通过综合执法、专项整治等方式,不断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

  在麋鹿回归中国30周年庆典上,洞庭湖区的麋鹿被认定是最年轻和最有前途的麋鹿种群。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已近200头。

  生态保护最广泛的动力在于群众意识的提升。

  2011年,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内科医生李春如几乎花光积蓄,买下多宝乡洞子李村被废弃的一栋房子,修缮并建起候鸟医院。

  李春如为每只入院治疗的候鸟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入院候鸟的治疗方法、用药品类、药量,并记下候鸟出院时的体征。

  “随着湖区群众护鸟意识提升,如今湖区过往的鸟多了,受到伤害后需要救助的鸟少了。”李春如说,去年候鸟飞抵季只救助了一只因误食食物而受伤的小天鹅。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绿草青青,碧水盈盈。在长江“双肾”,人们正努力实现从与自然斗争,到侵蚀破坏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转变。

  (记者  刘紫凌  史卫燕  邬慧颖  蔡潇潇  王昕怡  陈毓珊)

  (新华社长沙6月5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重要指引
~~~
~~~——我国两大淡水湖全面生态修复进行时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织密防护网 筑牢筑实隔离墙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行政复议法修改”协商议政
大湖新歌
《政府工作报告》繁体版 在香港出版销售
世界环境日:爱护环境 从我做起
鄂尔多斯市: 百企帮百村 全力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