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带贫

晾晒药材。
经济林增收。
种上了大棚。
养殖肉牛。
售卖西红柿。
  □本报记者  赵弘  摄影报道

  赤峰市松山区上官地镇头把伙村村民郝延明10年前因患脑梗失去劳动能力,仅靠妻子耕种家里的山坡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打村里建了扶贫产业园区,这一切才彻底改变。

  “我到园区种上大棚以后,不但有钱给老头子治病,还清外债,还有了存款!”郝延明的妻子一人种了2个大棚,现在大棚的西红柿每年都能收入7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据悉,松山区推出“贫困户+产业园区(基地)+N”“贫困户+到户产业+N”“贫困户+扶贫车间+N”等产业促脱贫模式,N为直接参与经营、资产收益分红、开发贫困户就业岗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多种带贫减贫机制。

  从2014年开始,松山区整合扶贫资金1.6亿元,累计建设种养扶贫产业园区41处、扶贫产业基地20余万亩,2870户9137口贫困人口通过入园经营人均增收3200元。自2018年起,该区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根据贫困户个人发展需求列出设施农业、生猪、肉牛、露地蔬菜、中草药、经济林等10项“菜单”,累计有10125户贫困户参与10项到户产业,受益贫困人口25010人,人均年增收1350元。该区还投入财政资金900万元,因地制宜建设作坊式扶贫车间5处,让贫困户守家在地挣工资。据统计,3家扶贫车间共带动163户贫困户年增收8000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包沙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呼和嘎查驻村工作队队员)
~~~
~~~
~~~
~~~讲述者: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巴音陶勒盖嘎查敖日格勒达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专题
从负到富,这里的嘎查村上演翻身记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锅里有米 碗里不愁
产业带贫
【集萃】
再买些牛羊,把日子过得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