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军:从“塌饥荒”到干出好日子

  □本报记者  额尔敦  实习生  刘俊平

  “这周围住的人,没有我没借过钱的,每天一睁眼就发愁人家多会儿来要钱呀。”“一到过年,催还钱的人快把门槛踩烂了。”6月8日,记者在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南伙房村,村民王军和妻子回忆起从前塌下一堆饥荒的事时说道。

  8年前,45岁的王军贷款8万元,承包了600多亩河头地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2012年的一场洪涝灾害,不仅让他颗粒无收,还连本带利欠下30多万元的外债。那一年,王军看着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一筹莫展,经历失败与沮丧后,期望着能迎来人生的逆转。

  2015年,王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书记、两委成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成了王军家里的常客,不是给他宣传最新的国家政策,就是来问问山羊养殖、种植玉米的情况。他说:“我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人家每次一遍遍地给我讲理论教技术,帮我分析能享受哪个政策、得到那些帮扶措施,让我这个大老粗也成了精准脱贫的明白人。”

  随后,根据他家的情况,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接踵而至: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搬进了砖瓦房;获得基础母羊发放和产业资金支持,养殖业发展有了保障;妻子被聘为保洁员,有了稳定工资……

  可王军觉得贫困户的帽子戴在头上不光彩。“国家扶贫政策好,但不能全靠政府,自己还得好好努力了。”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引领帮扶下,焕发出的不服输、不认命,誓要改变贫困现状的斗志,成为他们走向美好未来的内生力量。

  2016年,王军开始试着养羊,由刚开始的50只慢慢发展壮大成了80只,2016年底卖羊绒、羊羔、羊肉就赚了10万元,七七八八的收入加起来,全家共有11万元入账,除去人工机械等开销,他还清了3万元的外债。2016年底,王军脱了贫。

  甩掉了“贫困户帽子”的王军,干劲儿更足了,他准备把养殖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尽快还完所有欠款。

  天刚蒙蒙亮,王军已经忙碌起来。为了把羊养好,王军和妻子郝丽丽参加了养殖技术培训,向有经验的养羊专业户学习,天天“长”在羊圈里。当被问到那段日子累不累、苦不苦时,郝丽丽说:“不受苦哪能有好日子了,党和政府帮扶我们,咱怎么说也不能掉链子。”2018年,王军养羊200余只,种植玉米40余亩,年收入达到13万元。

  通过不懈努力,2019年底,王军还清了所有外债,终于体会到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夜里睡觉都踏实了许多,再也不怕债主上门讨债了。怎能不累,没有汗水怎么成功?国家政策好,但好日子还得自己干出来。”王军逢人就说。

  致富不忘老乡。村里人提到王军,都夸他是个热心人,邻里邻居的有点儿啥难处,王军总是仗义相助。“自己生活好了,碰到村里过得的不太好的,我都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帮他们一把。”王军笑着说道。

  如今的王军,信心满满,谈到以后的打算,他说:“脱了贫、还了钱的日子过得舒心啊。下一步继续发展壮大养殖业,多攒钱,我还等着给儿子娶媳妇儿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云上103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影像力
温度·速度·刻度
我区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二连铁路口岸进出口中欧班列 突破8万标准箱
调整种植结构 提高村民收入
我区鼓励开发公益性岗位 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王军:从“塌饥荒”到干出好日子
要闻简报
为啥还给供水工程交费 自治区水利厅让群众一图明了水费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