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问题也会披上躯体外衣

——关注心身健康系列报道·认知篇
张川江医生为小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
  □本报记者  白莲  潘佳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使我国数万人感染,还令更多人备受精神煎熬——2月中旬,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疫情导致了公众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当时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遭遇精神困扰,亟需心理健康防护。

  精神健康问题不仅只发生在灾难来临后,也不是只有身处困境的人才可能遭遇到。近几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正在不断上升,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一成的国人患有精神障碍。在各类精神障碍中,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终生患病率为7.57%。抑郁症更加令人关注:调查显示,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百万人因抑郁而死亡。

  冰冷的数据揭露了无法回避的现实,它提醒我们,精神障碍就在身边,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精神问题的困扰。

  焦虑症、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也不是学业不顺后的沮丧,更不是失恋后的闹情绪,而是靠个体意志很难克服的精神疾患。其病灶真真切切存在,同时还会伴发身体的不适。

  情绪的“黑暗旋涡”

  “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心跳加速、出汗、身体发抖、气短、胸闷、胸部疼痛、眩晕这些濒死的感觉突然爆发,我感觉自己失控了,马上就要死掉……”回忆起毫无征兆突然到来的第一次惊恐发作,患者阿全至今心有余悸。家人紧急叫来救护车,然而令人困惑不已的是,到医院各种检查做下来,阿全的身体指标一切正常。

  “中国古代哲学就有‘身心一体’之说,躯体和精神是不分家的。躯体障碍,在很多时候是精神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张川江告诉记者,导致躯体障碍的病因是多层次的,包括病理、心理、社会多种因素。

  “惊恐发作是焦虑障碍的急性发作,焦虑障碍常表现为持续的紧张不安,无充分现实依据但感到即将要遇到威胁或大难临头,常伴有心慌、出汗、胸闷、头晕、震颤、肌肉紧张等明显的躯体焦虑症状。”

  张川江说,临床中,经常遇到心慌、气短、头疼、出汗、腹泻、全身痒等躯体症状表现形形色色的患者,他们辗转各个综合医院,反复检查化验,始终没有解除不适,后经有经验的医生识别后转诊精神心理科,换个角度进行治疗干预,躯体症状才逐渐得到缓解。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精神疾患的关注和认知不足,导致一些躯体症状发生时,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进行治疗。因此,普及精神类疾病的常识,对大众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与焦虑障碍的紧张性躯体症状不同,抑郁症来临时,人的情绪、认知、行为、思维状态等各方面可能会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悲观,兴趣丧失,无端地自责、自我否定,缺乏自信以及认知能力下降,患者普遍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灵活性减退,学习困难,严重时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白银霞表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特别复杂,心理、生化原因、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抑郁症。经常遭受到精神创伤的事件,久而久之会造成抑郁症;慢性病、慢性疼痛、睡眠不好也会伴发抑郁症。

  张川江提醒公众,精神疾病的确诊有一定标准,如果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持续超过2周,并且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的,就需要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早识别早干预

  目前,我国抑郁症呈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以及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的“三高三低”特征。由于高自杀、高复发、高致残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任其发展,自杀倾向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轻度的焦虑、抑郁可以不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就能达到明显的效果。但当症状达到中度或重度,患者就需要药物、物理和专业的心理治疗。张川江推荐“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综合评估与干预,综合性治疗一般能收到最佳效果。

  心理治疗通过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动力趋向性心理治疗、行为认知治疗等等。

  有关专家认为,个人及家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如规律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等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辅助治疗疾病,而且对于预防复发,也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每天适当地进行散步、跑步、登山、游泳、打球等有氧运动,可以为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有利于有效地减缓和治疗焦虑症、抑郁症。

  找到减压的“出口”

  拿抑郁症来说,其表现症状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患者会把自己内心包裹起来,回避社交,变得孤单、悲观,而且思考困难,仿佛变“笨”、变“懒”了。

  此时,身边人应给予充分理解和帮助,帮助患者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求助。不要去否定他们,因为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很复杂,责备会让患者压力更大,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接纳和体谅。

  有关专家认为,尊重和陪伴很重要,身边人所要做的就是倾听和陪伴,尽量满足患者内心需求。治疗抑郁症是一个长期“战斗”的过程,不要期待患者短时间能够恢复,还要警惕复发。

  “自身良好的心态即是一副良药,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唤醒身心的最佳状态。如果你有困难,不要害怕求助,这绝不丢人。能够积极倾诉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是智慧的表现。”张川江医生想把这番话送给每一位受到精神困扰的患者。

  我们呼吁,社会为精神障碍患者张开怀抱,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尽我们所能去关注和理解身边患病的人,让他们不再独自承受情绪困扰的煎熬。(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读图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精神问题也会披上躯体外衣
■要闻一览
翩翩起舞
微型软体机器人可变形变色
圈养羊肉也能纯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