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立体式”红色教育培训模式。创新“请进来”教学模式,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清华大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10多家部门挂牌,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创新“沉下去”教学模式,利用知青园、林场旧址等资源开展“三同”教学,教育引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拓建“多元式”红色教育培训内容。挖掘万家沟抗日根据地旧址、西梁会议遗址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教学点;以兵州亥农业园区、四季青农业基地等为示范,打造乡村振兴教学点;以塔布赛黑小麦种植、口肯板香瓜种植等集体产业为代表,打造脱贫攻坚教学点;以大青山前坡绿化、哈素海湿地修复等项目为典型,打造生态文明教学点;以讲述乌兰夫、杨植霖等革命先辈故事为主旋律,推动党员干部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永葆初心使命。
托克托县
“四方联建”
形成最强党建聚合力
托克托县从地区实际出发,探索“四方联建”的基层党建新模式。
“四方联建”,着眼农村、社区、机关、企业四方面基层党建重要领域,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主线,以标准化建设为根基,以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为目标,系统推进“一核双擎三支撑”建设,逐步形成“机关示范、以企带村、村居互补、四方联建”的工作机制。“一核”指创新党建要素驱动为核心,“双擎”指党建示范点项目和最强党支部项目建设为引擎,“三支撑”指联动联建、共建共创、共驻共享三种举措,实现各领域党建优势互补互动,凝聚起党建最强聚合力。
“四方联建”开展以来,通过村企联建、结对共建、共过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村(居)民说事”等方式,形成了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了检察院机关党支部、黄河社区党支部、久泰公司党支部、郝家窑村党支部等27个各领域党建示范点,有效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和林格尔县
固本强基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脱贫
选优配强“领头雁”,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选派党性好、能力强、业务精的机关骨干力量,充实到集体经济实力较弱、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村。
培育产业“先行军”,带动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品牌建设、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推广等方式,培育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3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4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25人、种养大户1348户。
奖惩并用“促提升”,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选育干部,加大驻村扶贫实绩突出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对未按规定时间在岗的驻村干部通报批评,激励驻村干部担当作为。
健全机制“强培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健全扶贫干部全员培训、常态轮训、考试助训机制。基层党组织按照持续脱贫、稳定脱贫的目标,持续推动工作巩固成果。目前,和林格尔县41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251人全部脱贫,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清水河县
党建促脱贫
搭起“致富桥”
强组织,堡垒在“产业链”上筑牢。清水河县围绕种养殖特色产业,突破地域和行政区划限制,推行“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党建促脱贫发展模式,以党支部为龙头,依托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先后在“月盛香”醋业、“清康”扫帚等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31个,带动2500多户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实现了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强队伍,党员在“产业链”上聚集。采取从经济能人中“选”、乡土人才中“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提”等办法,将1140多名优秀党员和“土专家”、4100多户贫困户“吸附”到产业链中。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专家“现身教学”、致富能人“结对帮学”、远教站点“空中助学”、企业党员“赴外参学”等“菜单式”学习,为党员、致富能人“补脑充电”。
强产业,群众在“产业链”上致富。充分发挥产业链上党支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建成小香米谷子、胡麻等地标产品种植基地,海红果、葡萄等为主的林果基地,奶山羊、肉羊、肉鸽、肉驴等为主的养殖基地,形成了支部带党员、党员联群众、群众忙致富的生动实践。
武川县
奏响党建协奏曲
绘就发展同心圆
建强组织固根基。武川县委、县政府紧扣脱贫攻坚实际,从人才助力脱贫攻坚角度出发,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公开择优选聘的方式从农村贫困家庭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用心打好本土人才牌,实现人才回流和助力脱贫共赢。目前,93名大学生已积极投身到党的建设、乡村治理、村级事务管理、扶贫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中。
抓好党建促发展。积极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新模式,构建党组织抓产业、村干部领产业、党员促产业、农户有产业的格局,实现组织建强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得胜沟乡党委积极联合内蒙古通用中药有限公司建立产销链,所产中药材全部由公司收购,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各村党支部组建成集体经济联合体,确立了“党组织引领,劣势变优势、优势变产业、产业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经济收入”的“党建+”发展思路,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