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音袅袅

  □文/图  赵艳

  草原无处不飞歌。在浩如烟海的蒙古族民歌中,科尔沁民歌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发源于科尔沁草原的札萨克图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在这片草原传唱不息。

  清末民初,著名的乌力格尔《唐五传》《哭喜传》《殇妖传》《全家福》《羌胡传》等传到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并被广泛传唱,这对札萨克图民歌内容形式的臻于完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音居日合山位于科右前旗巴达仍贵。民歌《白音居日合山颂》从二十世纪初传唱至今,“山下空旷无际的草原,吹来柔而凉爽和煦的风,赞美白音居日合山……”这首民歌与《白嫩查干金色世界》《浩瀚的大海》《宫廷之歌》《色彩美》4首民歌,是当时札萨克图各种大型集会活动开始前必唱的民歌。

  札萨克图抒情民歌饱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长辈寿辰、儿女嫁娶、迎来送往等礼节性活动,都有众多长调歌手、民歌爱好者到场演唱札萨克图民歌。

  《敖包祭祀歌》:“远处隐隐闪现的,是白音居日合山峰,西边的十三座敖包……”这是祭祀敖包时合唱的民歌。

  札萨克图民歌送亲歌《乌拉盖温都尔》《花喜鹊》《枣红好马》《札萨克图达古拉》,有对出嫁女儿的训导,更多表达对出嫁女儿的深深思念。

  民歌《可爱的翠玲》:“骑上我的小白马,马儿吃着草慢慢走,想起可爱的翠玲,咽不下饭菜心更愁……”表达对恋人的爱意。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爱情民歌《宝音那森》,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一位小伙子叫宝音那森,与草原上的美丽姑娘桑吉德玛相爱,但桑吉德玛父母不顾两个人的感情,将她许配给了苏米亚。这首民歌表达了宝音那森对桑吉德玛的爱恋。

  《特布台扎拉嘎》是一位远嫁新娘想念家乡而唱的民歌,歌中提到的“特布台”为满族屯附近地名。

  民歌《新刷儿》为真人真事改编创作,“要说原来的名字啊,是叫格瓦桑布,要说起义反抗后啊,就更名新刷儿;走南闯北征战时,不得为难老百姓。走村入屯宿营时,不得掠夺老百姓”。上世纪三十年代,行侠仗义的新刷儿被迫上山为匪,后被杀害。老百姓感念新刷儿,传唱着《新刷儿》。

  民歌《关布》不仅描写了科右前旗北部地区的山山水水和游牧生活,还讲述了一段纯真爱情被无情拆散的故事。

  札萨克图民歌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角度反映了蒙古民族的热情奔放、勇敢顽强、热爱草原、崇敬英雄的情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草原艺术特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札萨克图民歌演唱者越来越少。近年来一些文化工作者和民间歌手广泛收集整理札萨克图民歌,对濒临消失、口耳相传的札萨克图民歌进行抢救和保留,竭力使这个古老的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札萨克图民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草原岩画探秘①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观察·兴安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 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穿越时空的远古密码
余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