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未来的蒙古包

智能化游牧民居。
  □文/图  本报记者  徐跃

  在内蒙古展览馆内陈列着多个创意蒙古包,其中有一个“杆·布交织”的蒙古包设计引人注目。它的创作理念来自蒙古族传统文化祭火、那达慕等活动。这些都是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却在当今草原建筑中被忽略,该设计以共享共生空间为理念,以根植于人类脑海中“神圣的圆形空间”为线索,从古代超大的圆形蒙古包,联系到圣索菲亚巨大的圆心穹隆空间。通过转译,设计以大型包满足那达慕、旅游、文娱等公共空间需求,以小型包满足牧民居住、休憩等私密性空间需求。运用蒙古包核心的杆件与毡布搭接的体系满足牧民的材料认同感以及草原建筑的传统需要。

  另一个颇具人气的设计“穹顶之下”,在保留传统蒙古包的结构性、可移动性的基础上,采用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并辅以智能科技化家居对蒙古包进行重新设计,将传统蒙古包结构加以适度的变形、夸张,并考虑蒙古包的传统材质以及草原居民的亲木情结,以白色作为主色调。设计采用的装配式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防风、防雷击等性能,足以应对草原上严苛的环境挑战,引入智能化家居方式,为草原居民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和高效的生活环境。

  弘扬传统蒙古包文化,丰富草原文化精髓。这些设计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继承和发扬蒙古包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为原点,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新时代的蒙古包,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等元素进行保留并重新诠释。

  创意蒙古包设计者呼和哈达说:“打造更适合人们居住的蒙古包是我们的初心和决心,在符合传统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多种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景泰蓝掐丝工艺葫芦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脱贫攻坚
   第08版:收藏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当葫芦遇到景泰蓝
达斡尔族民居
未来的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