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六院)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如今,在这个我国第一台金牌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基地,高新科技已不仅仅局限于高大上的航天航空产业,还囊括很多接地气的民生产品,科技创新在企业响应国家战略、融入地方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从绿色环保的垃圾低温热解设备,到方便大众的智能供暖系统、空气治理系统等,国之重器的军工企业如今不再“高冷”,充分利用航天技术优势打造的产品已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
航天科工六院下属的46所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这里正在制造F-12芳纶纤维及相关复合材料。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航天航空领域急需高性能芳纶,但其产品和制备技术一直受国外垄断和封锁。为实现这一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应用,航天科工六院决定自主研发。
46所是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F-12芳纶纤维研制和生产投入成本高、研制技术难度大,制备工艺流程长、工序繁杂,目前该所生产芳纶纤维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推开产品展厅的大门,记者被闪耀着黄金般光泽的F-12芳纶纤维所吸引。由F-12芳纶纤维制成的防割手套、无人机配件、行李箱、头盔、防弹衣等高端民用产品结实耐用、性能好,展示着F-12芳纶纤维产业化应用的各种可能性。
“1千米长度的F-12芳纶纤维重量只有3克左右, 不仅强度高、密度低,且具有柔韧抗冲击、阻燃、绝缘、耐高低温、透波、尺寸稳定性好、耐化学品腐蚀等优良理化性能。”46所新材事业部部长胥国军告诉记者。
目前,F-12芳纶纤维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飞艇、橡胶、个体防护、电子通讯等航空航天和高端民用领域,实现了高性能芳纶的国产化、批量化应用。
近日,航天科工六院41所自主研发的绿色综合智能供暖系统在兴安盟突泉县顺利完成安装,通过项目验收。这是该所自主研发的绿色综合智能供暖系统 “扎根落户”的第四站。
清洁供暖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区农村牧区的问题之一。瞄准分散式、无供热管网的农户、牧户、村镇政府、卫生所、高速公路服务区、边防哨所等需求用户,如何能够让供暖既节能省钱又绿色环保,成了41所研发绿色综合智能供暖系统的初衷。
绿色综合智能供暖系统将航天技术融入到民用智能供暖系统中,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实现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利用高效储能、储热技术实现供暖需求。
“将自动追光定日、系统集成与接口标准化、手机APP智能远程监测统一管理,实现了供热采集智能化、系统调控自动化、运营监管科学化,供暖系统最终达到供热稳定、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维护简单的目标。”技术研发团队杨福军博士告诉记者,该供暖系统比同条件下采用传统烧煤、电、各种源热泵供暖方式的温度均高出2-3度,并且能耗最低。
在航天科工六院下属的内蒙古金岗重工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一款用于解决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高科技垃圾低温热解设备。
正在工作的垃圾处理器安静地运行着,燃烧后的少量气体缓缓排出,没有刺鼻的味道,也没有燃烧的声响。
“基于离子团链式反应原理,依靠垃圾在磁化热分解的过程中自身产生的热量以及有机物质降解产生的热量实现垃圾的消纳,减量化达到95%,整个垃圾分解过程控制在250度以下的低温状态,不产生二噁因等有害物质。”该公司质量技术部相关负责人蒙国清向记者介绍说。
“炉体除首次点火外,再无需外界提供热能,烟气经过处理后排放指标优于国家相关行业要求。”蒙国清说,垃圾低温热解设备不仅投入低、运营成本低,而且简单、高效、易操作,1台设备日处理垃圾量可达3-5吨。设备可以适用于农村牧区、偏远地区以及需要进行长途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地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航天技术和科技人才,航天科工六院成功研发出智慧水务、智慧农业、P2+生物移动检测站、集成房屋、纳米陶瓷电暖气、涵氧新风产品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的民用产业项目,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为价值开发链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作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我院着眼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发展需求,未来的工作重点主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战略新路子为指引,以军民融合为抓手,紧密与自治区政府合作联动,形成良好合作共享生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贡献航天力量。”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产业发展部部长栗永峰表示。(配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