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之,女,汉族,1969年11月出生,呼和浩特市人,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街道三顺店社区党支部书记。
1993年,李一之从只有补贴没有工资的岗位干起,全身心扑在社区工作上,热忱为群众服务,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她27年如一日,在社区一线发挥着一名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怨无悔地为社区工作默默奉献,时时刻刻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热忱地为群众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7年来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社区。工作中她勤于钻研、集思广益,善于调动单位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凝聚各方力量,以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抓手,围绕“凝聚人心,共创和谐”一个总目标,以党的建设引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拓展和延伸党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凝聚力量、服务居民。她依托“单位型社区”优势,积极探索“1214”区域化党建精品工程,创造性提出“蜂巢社区”发展理念,积极组建“1214”人才团队,形成以多元主体参与为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合体,搭建起集约、共享、开放的社区教育管理新平台,想方设法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现了区域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模式,走出一条辖区党建工作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工作中她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大家监督。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各项制度约束自己,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李一之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标兵、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优秀社区工作者、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内蒙古好人、2012年度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
用真情换真心的“好女儿”——刘琰琳
刘琰琳,女,达斡尔族,现任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人武部长、副镇长。基层工作8年来,她先后分管民政、计生、扶贫、信访、维稳等多项工作,始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使命和担当。
“把群众放心中,把群众当亲人”是她不变的工作宗旨,洪水期间她曾为了百姓安危冲在一线、昼夜不眠,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有时候没有床,她就倚着救灾物资打个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她,在别人休息时,又开始主动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她的一言一行受灾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也曾为了困难群众慷慨解囊、倾情相助。看到失独家庭、贫困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她积极协调旗民政局、残联、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整合慰问资金,对全镇的困难家庭进行了全面救助。
“坚守原则、廉洁奉公”是她一生的坚守,在监督工程质量、排查低保工作中,她强化责任、层层把关,坚决杜绝“人情保”和“关系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及时清理,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做到应保尽保。2018年,在领导班子成员不足的情况下,刘琰琳主动补位,担当作为,承担了为贫困户建井房、盖门斗,先后完成肉牛养殖基地、规范化养殖基地等项目的选址、测绘、环评等工作。这一年,她接待群众来访46次330余人,成功化解拖欠63名农民工20余万元工资等5起群体访案件。
在工作中,刘琰琳也曾受到辱骂恐吓,但是她始终一身正气,不怕碰硬,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厚爱和掌声……扎根基层8年,她受过委屈,流过眼泪,但是她始终无怨无悔。
前路漫漫,重任在肩,刘琰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名群众心中的“清风干部”,将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在为民服务的路上继续前行……
尽责到生命最后一刻——江来柱
江来柱,男,蒙古族,通辽市扎鲁特旗人,1974年4月20日出生,1996年9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通辽市扎鲁特旗委第一巡察组组长,查布嘎图苏木查布嘎图嘎查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2020年5月7日,在扶贫工作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6岁。
参加工作24年间,江来柱先后获得自治区、市、旗级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5月21日,扎鲁特旗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追授江来柱同志为“全旗优秀巡察干部”。6月2日,扎鲁特旗委追授江来柱同志为“全旗优秀共产党员”。
江来柱同志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按党支部学习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每天坚持自学党规党纪。自扎鲁特旗委巡察机构成立以来,江来柱就担任第一巡察组组长,是扎鲁特旗委巡察工作的探路者、巡察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参与者,为健全和完善巡察工作制度,提升全旗巡察工作规范化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每轮巡察中他都主动要求负责巡察重点、难点、偏远的党组织,他先后参加市旗常规巡察和异地交叉巡察5次,带队巡察党组织10个,延伸巡察嘎查村52个,发现问题197个,移交问题线索19个,向被巡察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80条。
江来柱同志工作中以纪律为准绳,不徇私情,始终坚持依规依纪开展工作,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全力维护了巡察监督的权威形象。他一生对党忠诚、甘于奉献、勤学善悟、勇于创新,担当尽责、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崇尚节俭、家风朴实,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用实际行动和宝贵生命守护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诠释了一名基层巡察干部的铁骨担当,展现了一名扶贫干部的为民情怀,用廉洁自律书写了新时期巡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金牌调解员——巴特尔
巴特尔,男,蒙古族,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司法所干警,1981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巴彦宝力道司法所、赛罕高毕司法所、巴彦乌拉司法所。多次被评为旗级、盟级、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2007年2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基层司法行政建设先进工作者、2013年7月被司法厅评为全区司法行政优秀工作者、2016年4月被锡林郭勒盟评为盟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同年5月被自治区司法厅授予全区金牌调解员荣誉称号。2017年4月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2016年6月,苏尼特左旗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区金牌调解员巴特尔调解室”正式挂牌成立。
从事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工作38年来,巴特尔始终把化解矛盾纠纷,消除隐患,维护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稳妥化解了大量的民间疑难纠纷,有效地防止了牧区矛盾纠纷的激化。他满怀着为民服务的热情,为民解忧的深情,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了一流业绩,经他直接和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达3000多件,其中疑难纠纷3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涉及金额达3000多万元。
虽年过半百,但他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旺盛的精力,坚持奋斗在基层维稳工作的第一线,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积累使他成为调解疑难矛盾纠纷的“克星”,牧区矛盾纠纷隐患预防机制创新的“行家”。巴特尔性格耿直,办事公道,是个善管会理老百姓乱事、难事的人。多年的工作经验、独特的调解方式、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他调解的制胜法宝。
巴特尔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以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百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脱贫攻坚带头人——张丽
张丽,女,1986年4月出生,现任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党委委员、特宾苏莫村党支部书记,她凭着对党的事业一腔热血,对基层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直战斗在工作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同基层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特宾苏莫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传统的种养殖业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张丽刚到村里的时候,面对经济落后、劳动力不足、贫困率高的情况,她将村干部和社长请到村委会,多次召开村“三委”班子扩大会议,有针对性地实地走访了该村老党员、个体户、种养殖能手、贫困户等人员,详细了解村里的民情风俗,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了特宾苏莫村的发展现状和可利用资源,为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确今后的工作思路。
她积极为贫困户争取临时救助金,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为村里协调增设变压器4台;先后筹集物资11.85万元,打机井、架设高压线;与上级部门争取村集体发展资金50余万元,购买农机;累计整合农田近3000亩,配套节水灌溉设备,以流转、种植等形式为村集体创收;新修油路12.7公里、砂石路11.27公里……经过4年的努力,特宾苏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已全部脱贫,特宾苏莫村党支部由三类党支部晋升为一类党支部,同年,被伊金霍洛旗委组织部评为“AAA级农村社区”“全旗乡风文明先进村”。2019年,被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十星级党支部”“全市文明村落”。
“用真情服务百姓 用行动诠释责任”,这是张丽的座右铭。她以一颗赤诚之心全心全意投入到特宾苏莫村,她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村民,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
小巷“总理”——郭孝红
郭孝红,女,中共党员,1968年3月出生,包头市昆都仑区昆工路街道东友谊22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这个与群众距离最近、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小巷“总理”,在社区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穿梭于街头巷尾、服务于千家万户的脚步串联成了她扎根群众、情植群众的最美路线。20多年前郭孝红来到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家的住址、电话贴在了社区办公室的窗户上,她说这么做是为了方便居民下班和节假日有事时能联系到她,这么多年来吃饭、外出时接到群众电话或是敲门她都能随叫随到,误了吃饭睡觉的点是常态。
“面带微笑、一声问候、认真聆听”是她独创的“郭孝红工作法”,陪伴她 21年来走进千家万户、带去排忧解难。她成立了“郭孝红工作室”并探索形成“三社”联动服务模式(社区党组织+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制定了“五必访”制度,开设了“民意直通车”,总结创新了“1235”工作法,这一个个”新点子好法子”给群众带去方便和服务,解决了数不清的大事小情,有她在居民就放心、踏实。
一枝一叶总关情,20多年来她始终在居民需要的时候冲锋上阵,风里雨里从未缺席。她始终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实”为目标要求,守护在居民大事小情旁、冲锋在群众需要时刻时,勇于突破、甘于奉献,为辖区3554户、7600名群众带去全年无休的温暖服务,她用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和初心描绘着清风画卷,将初心使命化作千家万户的合欢。
她的努力得到了党和群众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最美社工、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2017年度包头市昆区“清风干部”荣誉称号。2017年8月8日作为两名基层代表之一,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上汇报发言,她所在的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之家示范点。
金点子书记——张军
张军,男,蒙古族,1976年4月出生,兴安盟科右中旗人,中共党员,2003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
张军同志从2005年任嘎查党支部书记以来,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断增强嘎查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发挥农牧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老百姓亲亲切切,深得各族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巴彦敖包嘎查是一个由蒙古族、汉族、满族、俄罗斯族、傣族等多个民族成份组成的大家庭。张军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嘎查的所有农户,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倡导民族团结,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一手抓乡村治理,做好脱贫攻坚、党建、三务公开、素质提升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项工作;一手抓乡村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依托乡村旅游、林果业、种植业等,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庭院经济。
张军带领下,巴彦敖包嘎查连续12年被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嘎查”,2014年6月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6年8月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草原英才”工程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团队”,2011年7月和2016年7月分别被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委员会、行政公署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旗委、政府认定为全旗开展“全民素质提升”先进嘎查,2019年巴彦敖包嘎查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10月张军代表“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受邀参加国庆阅兵观礼活动,2019年被兴安盟委组织部评为模范党支部书记、被兴安盟委评为全盟道德模范、11月被评为全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巴彦敖包嘎查被评为盟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
村民信任的老支书——赵国顺
“干巴瘦,好抽烟,每天来村里最早的人,穿衣服从来不讲究,不认识的人都以为他是村委会打更的。”村里的人都愿意这样拿他开玩笑,但他也是全村人最尊敬的支部书记——赵国顺。赵国顺是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从26岁就进入村两委工作,扎根农村基层一干就是30年。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是他最大的梦想。2007年秋季,赵国顺把村里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写满了十几张大红纸张贴到全村所有的人群集聚处。同时安排村两委人员对每项花销进行解释,并把这个做法形成制度,每月公开一次。现三务公开档次提高了不仅外面有公示栏,便民服务大厅还有电子查询平台,有三务公开二维码,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在家了解“三务公开”情况。
工作30年来,赵国顺同志一直以一颗赤诚之心,勤勤恳恳、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地工作,可以说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在他的带领下,萨力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富了,村庄美了,老百姓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农村基层干部,赵国顺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处处能以一名优秀党员和“清风干部”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
多年来,赵国顺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优秀调解员”“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赤峰市党务工作先进个人”“敖汉旗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萨力巴村党总支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百佳村”“全国生态绿化千佳村”称号,2016年荣获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自治区级文明村。敖汉旗“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嘎查村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驻村“暖男”——盛鹏慧
盛鹏慧,男,汉族,198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集宁师范学院毕业,现任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阿拉善村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被评为乌兰察布市“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评为察右前旗优秀第一书记。
阿拉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属于深度贫困村。由于对外交流不畅,当地村民思想较为封闭,观念较为落后。2017年,盛鹏慧从成为阿拉善村第一书记的那刻起,便一直思考如何解决老百姓思想贫困和能力贫困、激发内生动力的问题。从机关办公室到田间地头,盛鹏慧这个村民眼中的“毛头小子”很快进入了角色。他先与村“两委”班子认真座谈,详细了解村中情况,又逐户入户走访,把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摸了个底朝天。他说,作为一个外来人,只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工作起来才能心不慌。
在盛鹏慧来阿拉善村的两年时间里,解决了通往自然村的2条水泥路、1条砂石路,新修了通往阿拉善村的5公里柏油路,彻底解决常住110户193人的出行难问题;异地搬迁的7户贫困户已搬迁到纳尔松浩特新村;阿拉善村集体经济建设占地20亩的光伏项目,现已并网发电,每年可以收入20万元;下一步他准备利用村集体收入继续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奶绵羊发展产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让阿拉善村的村民逐步走向小康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处在精准扶贫的第一线,是扶贫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盛鹏慧到阿拉善村委会后,不仅对接项目、扶持产业,发展交通,还因户施策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在大家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让想富、要富、求富的理念渐入人心,让阿拉善村的新时代真正成为奋斗者的时代。
舌尖安全的守护人——赵慧敏
赵慧敏,女,汉族,1965年12月出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股股长。
一身制服、两袖清风、三句暖言,这是赵慧敏的三件法宝。55岁的她,历经了从“药监”到“食药监”再到“工商、质监和食药”三局合一的“市场监管”一系列改革,临近退休,依然坚守在工作任务最繁重且责任重大的食品安全监管岗位上。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赵慧敏长期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
赵慧敏面对服务对象有两个“抓手”:一手是制度,一手是情理。面对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半路出家”的她,困难重重,需熟悉近百部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全旗1200多家涉及生产、流通、餐饮食品三大行业的基本状况、掌握30多个食安委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她不耻下问、参加培训、多方请教、与人讨论、多管齐下、千方百计进行“充电”学习,用行动践行如何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
确保服务对象在申报行政许可中少走弯路是她的一项办事宗旨,她精心制作了行政许可材料模版,供服务对象参考。在行政许可条件不降低的范围内,能简办的简办,能快办的快办。在工作中,她也总结了不少经验,积极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办事环境,成为一名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战线上经得起敲打、能战斗的干将。
30多年来,赵慧敏同志在思想上时时刻刻严要求,一点一滴讲廉政。临近退休,赵慧敏的目标就是把食品监管队伍建成一支“依法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执法队伍。“有损组织声誉的话不说,有损组织形象的事不干”,正是这种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讲公正的人格魅力,使她在同事和商户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成为廉洁自律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