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

  【核心提示】

  ●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不动摇,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做到原则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要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生态优先,聚焦产业转型,优化空间格局,坚持改革引领,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郭启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当前,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挑战更艰巨。我们要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保持战略定力。在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短期较大冲击的同时,更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降低环境准入门槛、弱化环境监管力度,抑或是为了短期提振地方经济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念头。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强化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集约转型,让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活环境需求日益强烈,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民生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坚持目标导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求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不动摇,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不动摇,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做到原则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继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在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坚决防止高消耗高污染企业“死灰复燃”。同时,统筹考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做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一份被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绿色答卷。要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一盘棋思想,严守“三区三线”,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退化、水土资源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准入门槛不降低、环境安全不失控,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突出生态优先。深刻理解把握“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的丰富内涵,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谋发展、促转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放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优先位置,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按照系统工程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干扰破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和安全性,筑牢转型发展生态安全基础,为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聚焦产业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重大原则。要以产业转型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内核”,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正确把握和处理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中精力促进资源型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化改造。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着力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农牧业、智慧绿色能源、智慧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提质增效,在推动数字化进程中实现绿色发展。通过把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贯穿到三次产业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形成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地区特色,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互融互通的产业新体系。

  优化空间格局。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必然选择。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统筹布局生态、农牧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坚持生态系统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着力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形成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协调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坚持改革引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胆破除阻碍经济转型的观念理念和体制机制束缚,率先复制、推广各类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先行布局重大改革试点试验。推动包括国土空间规划、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众参与机制等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建立新兴产业培育扶持机制,完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健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干事创业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支持转型发展方式,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内蒙古足球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焕发新时代蒙古马精神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