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蒙携手结硕果 草原绽放幸福花

——我区全力推进京蒙扶贫协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晗

  8月中旬,记者驱车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玫瑰营镇望爱村。在起伏的山丘上,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马铃薯田地,四通八达的黑色滴灌散布期间。40多岁的种植大户胡国柱正在地头的简易房前收拾大型农用机械。

  “多亏了来自北京的帮扶,让从前的‘土蛋蛋’变成了如今的‘金蛋蛋’。”6年前,胡国柱从邻近的旗县来到望爱村,通过土地流转租下600亩旱田,种起了马铃薯。

  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乌兰察布市是业界公认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但农民收入却没有保障。“丰收了没销路,不丰收没产量,咋种都是亏。”回忆当初,胡国柱感慨万分。

  背靠首府,面向首都,乌兰察布市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紧抓京蒙扶贫协作的良好机制和平台。2016年,在北京挂职干部的大力引荐下,来自北京的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落户乌兰察布市京蒙合作产业园,围绕马铃薯做起了文章。

  “从首都来到‘薯都’,两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目前,公司一期薯条加工厂已投产运营,去年收购马铃薯7万吨。”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平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43人。

  今年,胡国柱与该公司签订了一级种薯培育基地订单,以每斤0.75元保护价收购,公司还派技术人员下地指导。皮肤黝黑的胡国柱擦拭着农用机械,用洪亮的声音说:“现在手里有了凯达的大订单,咱舍得浇水、舍得锄草、舍得花钱。以前都是没本事的人才留在村里种地,现在大家都能挺起腰杆种啦!”

  有订单、有劳力、有技术……有了全方位的保障,今年胡国柱又一口气购入土豆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6台新型农用机械,准备大干一场。

  2019年,乌兰察布市曾经的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共引导35家北京企业落地,落实投资额8.77亿元;双方共建产业园区11个,入园企业达到184家,落实投资4.96亿元。

  产业是兴旺之基,致富之源。京蒙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京蒙两地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坚持“所需”与“所能”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内蒙古不断开花结果。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自治区各级有效落实产业合作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北京市产业梯度转移,引进北京市企业投资兴业。31个国贫旗县先后引导138家企业落地,实现投资33.9亿元,共建产业园区31个,援建扶贫车间141个,产业发展成为贫困地区洼地崛起、后发赶超的“发动机”。

  有一种情谊叫共同奋斗,有一种牵挂叫京蒙情深。

  京蒙扶贫协作让先进的发展理念、丰富的帮扶资源、多元的社会援助源源不断汇集到北疆大地,携手共进的暖风吹遍了内蒙古脱贫攻坚的战场。对口帮扶重点地区从只有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到新增通辽市、兴安盟,再到北京市16个区携手我区7个盟市的31个国贫旗县,扶贫协作的模式不断升级,共同富裕的“新苗”结出累累硕果。

  两年间,双方互派挂职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5229人次,北京市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27.44亿元,自治区共实施扶贫协作项目1357个,累计超过30万人次的贫困群众受益,助力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实现全部摘帽。在2018年、2019年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内蒙古进入“好”的行列。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宝镇魏佳米业的加工车间,刚刚投入使用的新设备正开足马力生产着。魏佳米业是扎赉特旗一家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优质大米为主的本土企业。过去的销售市场以区内为主,如今,他们生产的大米走上了首都人民的餐桌。

  “京蒙扶贫协作,为扎赉特旗农特产品搭建起了链接北京市场的‘绿色通道’,现在我们本地大米的名气越来越响亮,订单一个比一个大。”魏佳米业总经理魏建明说。通过消费扶贫,现在他的客户里,“国字头”的企业和单位越来越多,在京销售额突破了2500万元。

  自建立帮扶协作关系以来,扎赉特旗借助京蒙帮扶机遇,找准两地之间利益连结点,通过发挥北京的资金和市场优势,连接扎赉特旗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打通销售渠道,让来自扎赉特旗的大米、黑木耳、牛羊肉等优质农副产品相继亮相北京,圈粉无数。2019年,该旗农产品进京销售额已破亿元。

  为了让自治区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去,京蒙两地不断拓展扶贫模式,完善帮扶机制,助推消费扶贫先行一步。

  内蒙古充分利用北京市庞大的消费市场,积极构建农畜产品进京通道。2018年—2019年,31个国贫旗县累计向北京市场销售7大类491种特色农产品,共实现销售额52亿元,累计带动90287名贫困人口增收,发挥了重要减贫带动作用。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京蒙两地组织部门积极对接沟通,实现了我区31个贫困旗县与北京市16个对口帮扶区互派挂职干部全覆盖。北京市还选派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135人次赴贫困地区进行服务。

  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第三中学高二6班,8名物理老师正坐在班级最后一排,和学生们一起聆听刘艳讲解物理课程。

  刘艳是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高三物理组组长,去年来到旗里支教。“我把北京高中普遍使用的‘讲授加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入,这样更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刘艳将23年的教学笔记、课件等全部分享给这里的老师和学生,目前新式教学已在全校铺开。

  结对帮扶后,北京市通过派遣优秀教师来兴安盟支教、接收兴安盟教师赴京学习、创建兴安盟分校等一系列方式,有效提升了兴安盟教育水平。

  大山深处,有北京来的知名专家上门问诊;偏远牧区,有北京来的高级教师传道解惑;田间地头,有北京来的订单包销绿色产品……京蒙扶贫协作从最初的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后来的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如今的产业帮扶、深度协作,合作模式在不断升级。

  资金投向更精准——为确保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精准高效。自治区两次修订《京蒙扶贫协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优化项目实施程序、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今年,北京市已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18.2亿元,较2019年增长18.72%,县均投入达到5871万元。

  劳务协作更务实——双方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合作,采取多种举措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成功率。北京市16个结对区全面开放劳动力市场,31个国贫旗县将市场用工信息直接推送给贫困户,并提供跟踪式就业服务。两年来,双方举办各类培训班593期,培训贫困人口26180人次,共帮助60422名贫困人口实现区内外就业。

  结对帮扶更广泛——目前,北京市253个经济强镇与我区271个乡镇、466个村社区,与我区453个行政村、416家企业,与我区441个行政村、134家社会组织,与我区171个行政村、270所学校,与我区346所学校、237家医院,与我区286家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特别是教育、医疗领域结对成效明显,在学校结对基础上,两地教育机构探索合作办学、筹建分校、远程教育等举措促进教师队伍培养和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在医院结对基础上,北京市通过组织医疗队伍定期帮扶、帮助开展团队建设、远程医疗或巡诊、捐赠医疗设备等方式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京蒙携手结硕果,草原绽放幸福花。跨越千里的倾情帮扶,是诠释先富帮后富的生动实践。直接对接发展“前沿”,让内蒙古成为北京市转移产业的承接地、优势资源的辐射地、公共服务的共享地,一幅优势互补、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磅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读图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科技
让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坚定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石泰峰深入民革内蒙古区委会走访调研
贺信
全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会召开
矿工王厚孝:写出来的小康生活
我区今年已开复工重大项目2591个
京蒙携手结硕果 草原绽放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