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农机落户前进村,收割难问题解决了

◎王磊(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上库力街道前进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钱其鲁

  2020年7月20日  小雨

  农机驾驶员将车缓缓开进车库,历时数月购买的麦到155型割晒机终于落户前进村。我站在具有坡地收割、记忆刀卷功能的割晒机面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2015年,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扎根上库力街道办前进村,后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刚到前进村工作时我就发现,前进村小麦种植面积大、产量大,是主要经济作物,但每年秋收收尾时无收割机械,需雇佣外省收割机。而且,部分坡地收割难度大、收割效益低,这是村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和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商议,先后从组织部、扶贫办申请资金110万元,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村里购置两台W230型联合收割机,并协助村委会成立了前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解决了前进村无收割机械的问题,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但部分坡地收割难的问题仍未解决。

  随后,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并与专业技术人员沟通,了解到麦到155型割晒机可以在复杂地形进行收割工作。今年春节一过,听说组织部有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的专项资金,我和村两委马上申报,经过一系列程序,在各个单位之间奔忙数月,新型割晒机终于落户前进村。

  麦到155型割晒机投入使用后,日割晒面积可达1000亩。加上新式割晒机和之前的联合收割机,前进村今年集体经济收益预计达65万元。

  2020年7月29日  晴

  今天,结束了扶贫档案规范工作后,我们驻村工作队一行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志勇家。刚进院子,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小王出来迎接我们,脸上挂满了笑容。这一幕,让我不由得想起他的过去,感触颇深。

  王志勇一家4口,除继父董广明外均患智力残疾。当初王志勇一家只能靠村里的土地补贴和亲戚资助度日,生活来源成为一家人最大的问题。结合王志勇家的情况,我向王志勇介绍蔬菜大棚的优点和种植技术,推荐当地经验丰富的大棚种植户对其进行技能帮扶,将技术手把手送到家。除此之外,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还通过争取扶贫办奶牛托管项目,使其每年可收入4500元的分红补贴,又联系当地养殖合作社为王志勇提供牲畜饲养工作。截至目前,王志勇年收入达到了20000元。

  这些年,王志勇在工作队的长期帮扶下逐渐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现在过上好日子了,我要挣更多的钱,孝敬爹娘。”我觉得,生产技术和工作岗位是支持王志勇“站”起来的关键。我坚信,王志勇一家会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快、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王磊(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上库力街道前进村第一书记)
~~~
~~~
~~~◎讲述者: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永祥村 李志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脱贫攻坚特刊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读图
京蒙扶贫协作的林西实践
用好对口帮扶
新农机落户前进村,收割难问题解决了
家门口的 “摇钱树”
【集萃】
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