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肩担“两头” 利企又利民

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
  □本报记者  冯雪玉

  每年7至9月是我区羊毛交易旺季。这几天,在内蒙古纤维检验局乌审旗羊毛公证检验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正忙着对刚扦取的羊毛样品进行检测。分样、洗毛、提油……每一项操作都有条不紊进行。

  实验室外,牧民巴音都仁一脸焦急。功夫不大,检验员朱卫红将一份检验报告送到巴音都仁手上。仔细翻看着检验报告,巴音都仁焦虑的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他紧紧握住小朱的手激动地说:“虽然疫情对羊毛市场冲击不小,但是有内蒙古纤维检验局保驾护航,咱牧民的底气更足了,只要检验报告在手,不愁羊毛不好卖,不怕卖不上好价钱!”

  一份公证检验报告为啥如此重要?近年来,随着自治区毛绒纤维公证检验制度不断深入,农牧民与企业交易双方,依据公证检验数据计价的交易方式得到有效推广。如今,在毛绒交易过程中损害农牧民利益,掺杂掺假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已成为农牧民与企业的共识。

  “公证检验制度好不好,农牧民说了算。”巴音都仁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一位普通牧民。2010年,他带领周边9户牧民注册成立了乌审旗斯布扣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从那时起细羊毛交易收入就成了合作社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质量意识不强,羊毛交易主要凭经验进行。年底算账,虽然卖毛量相对过去多了不少,但与其他合作社相比,增收却不明显。巴音都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喂同样的饲草,付同样的辛苦,为啥别人家的羊毛既好卖,还能卖上好价钱?”

  后经多方咨询,巴音都仁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自家生产的羊毛在交易前不仅没统一分选分级,更重要的是没经过公证检验,卖毛没有话语权,价格完全由收购企业说了算,和别人一样卖毛,就是卖不上个好价钱。

  得知巴音都仁面临的困境,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公证检验工作队的专家们主动为巴音都仁所在的合作社提供技术帮扶。从饲养、剪毛到羊毛分选分级,从组批打包到公证检验标准要求……每一个细节专家们讲得认真细致,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在纤检专家的精心指导帮扶下,巴音都仁和合作社成员终于认识到了公证检验、分选分级在羊毛交易中的重要性。

  “观念一变天地宽。”这几年,合作社生产的细羊毛全部经过公证检验,在公证检验制度推动下,细羊毛产量质量逐年提升。依托交易质量平台直销拍卖更加顺畅,合作社年均销售细羊毛100吨以上,平均每户仅卖羊毛一项增收5000余元。“公证检验让农牧民实实在在尝到了质量带来的甜头,现在我们不仅收入提高了,而且技能也提高了,内蒙古纤维检验局还为合作社培养出了不少羊毛分选分级‘专家’人才……”巴音都仁如数家珍地讲述着这几年的新变化。

  兴安盟公证检验现场实验室是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在自治区东部地区建设的首个专业毛绒公证检验实验室,服务范围覆盖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等东部地区。该实验室今年投入使用以来,以精湛的检验技术,优质的检测服务,赢得了当地毛绒收购加工企业一致好评。

  乌兰浩特市牧荣土畜产品收购部是兴安盟的一家农畜产品收购企业。这家企业今年收购的羊毛全部经过公证检验。“公证检验不收一分检验费,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检验交易成本,既公正、又公平,我们收购企业依据检验证书出价,好毛出高价,企业放心买,农牧民放心卖,谁都不吃亏。”乌兰浩特市牧荣土畜产品收购部负责人介绍。

  “一面抓好公证检验,一面下沉企业组织调研,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第一时间给予技术支持。”当得知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急需山羊绒平均直径指标数据后,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兴安盟公证检验实验室主动向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第一批样品已全部检测完毕。拿到检测数据,公司负责人李龙激动地说:“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就是咱企业的‘娘家人’。”

  金杯银杯,不如农牧民和企业的口碑。年公证检验山羊绒5000吨,公证检验绵羊毛20000吨,山羊绒收储公证检验6000吨……翻看着这几年公证检验的成绩单,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局长王莉满脸欣喜:“毛绒公证检验一头连着农牧民,一头连着毛绒企业,让农牧民和企业都满意是纤检人的责任和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一肩担“两头” 利企又利民
八面风
闻天下
村民今冬 暖洋洋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抽查通过自治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