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明实践之花常开寻常百姓家

——兴安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
音德尔镇开展“衣暖人心、情暖居民”送爱心活动。
科右前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牧民家中教授刺绣技能。
努文木仁乡医疗健身服务队开展健康乡村卫生体检活动。
“红城义警”志愿服务组织走进义勒力特嘎查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志愿服务。
2020年4月30日上午,阿尔山市组织120余名来自党政机关、学校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开展“以青春之我,守护绿水青山”植树护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突泉县学田乡文明实践所组织村屯环境卫生大扫除志愿服务活动。
科右中旗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葛根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蒙汉双语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友谊嘎查开展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宣讲活动。
科右中旗开展关爱儿童活动。
2020年6月25日,“学雷锋”小志愿者在圣泉广场志愿服务亭为游客讲解旅游安全知识。
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葡萄种植大户为当地村民讲解防病虫害知识。
  □欣闻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处处体现着深沉的为民情怀。兴安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跟党中央步伐,准确把握“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四大能力”的工作要求,全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全力打造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坚持人民至上 筑牢让党的声音响彻基层的坚实基础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盟旗两级携手,横向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纵向整合各类阵地载体,近两年,形成自上而下逐级落实和自下而上逐级反馈的服务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有机融合,使宣传、组织、政法等部门的政务和服务功能进行有效整合,成立机构,配置人员,实体化运行,实现了“一篇文章、相互借力、能统尽统、能融尽融”。

  6个文明实践中心、50多个文明实践所、800多个文明实践站以及200多个文明实践阵地遍布全盟各个角落,以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技科普服务、文化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媒体服务“六大平台”为基础,拓展党建、综治、法律、政务、民生等服务功能,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统筹推送的“一盘棋”格局。

  凝心聚力,服务先行。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城乡居民增收、营商环境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困扰兴安盟经济发展“三大难题”,兴安盟各地建立以各级党员干部为主体的“8+N”志愿服务队伍,适时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和项目,精准开展智志双扶,在服务群众中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紧紧依靠人民 汇聚新时代文明实践守正创新的持久力量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兴安盟文明实践工作始终坚持让群众唱主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主体作用,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受益”的局面。

  坚持送问结合,精准对需。通过不断线、长流水地送服务,在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的同时,利用信箱热线、线上点单平台、“双书记”周例会、“党群心连心”等线下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对接供需两端,使各地制定的服务项目、措施办法、工作方式更符合群众意愿。

  坚持内联外引,充实力量。全盟各级优秀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相继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与日常管理和服务,形成在职队伍和社会力量并肩携手抓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烛拉爱心慈善协会”“红城义警团队”“蓝天救援队”“众筹救助孤寡老人慈善协会”“星火志愿服务队”“大手牵小手公益团队”等一批长期活跃在文明实践一线的志愿服务组织,成为了百姓信赖的“文明实践符号”。创新引入“企业+”模式,全盟50多家大中小企业无偿为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帮助开展各类培训,指导就业创业,为志愿者提供嘉许奖励,不仅为志愿者增添了服务动力,更让盟内企业有了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广阔舞台。

  坚持互助互惠,共治共享。49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15万余名志愿者,在各级党组织的带动下,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成立“屯不错”乡村治理服务队、“红袖标”义务治安巡逻队等一批以群众为主角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到“微治理、微服务”工作中,成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守正创新的持久力量。

  不断造福人民 以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增强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兴安盟始终把解决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摆在第一位,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身边人说身边事、百姓话说百姓事、大白话说天下事”,兴安盟把想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相结合,以线上线下学习讲堂为主阵地,探索分众化、精准化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百姓家中,成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间讲堂”。新时代讲习团、草原学习轻骑兵等队伍沉到一线,帮助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把与农牧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通过同上一堂课、舞前10分钟理论串烧、百姓金话筒、好来宝、乌力格尔等表现形式,使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拓展服务领域,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脱贫质量,文明实践逐步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在农村牧区,驻村书记、扶贫队员、青年创业者、农牧民、返乡大学生等群体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围绕产业咨询、技术指导、培育网红、直播带货、媒体宣介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稻花香志愿服务队、“绣出富途”志愿服务队、美羊羊志愿服务队、畜牧120等一批“专精特新”的志愿服务队为农牧民架起了一座座“暖心桥”“连心桥”。

  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爱国爱乡、礼仪礼节、诚信友善、孝老爱亲、健康生活等群众性文明内蒙古“十大行动”成为乡村新风尚,“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变成了老百姓自发的习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扶贫政策宣讲进村、乌兰牧骑巡演进村、脱贫典型故事分享进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村、农牧民素质“五改五提升”进村、文艺文化志愿者服务进村、励志主题电影展映进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村、法治宣传教育进村,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开展乡风评议、搭建“便民食堂”、建设“文明团结超市”,推行“积分争星”,建立礼遇嘉许机制,一系列举措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细化升级,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牢牢植根人民 在深化文明实践中保持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文明实践的群众属性决定了文明实践必须牢牢植根于人民。兴安盟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组织机关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全盟90%以上的在职党员都参与到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扶贫救困等志愿服务中,“党员进社区”“党员入户周”“文明实践大集”,以活动为媒介,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常态化的教育引导下,许多群众从“等靠要”转变为“主动干”,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党组织带、党员干部带、先进典型带,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文明实践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中温暖人心、集聚力量。

  新时代的脚步铿锵有力、文明实践的步伐行稳致远。兴安盟将始终如一地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以更加精准务实的服务,为群众传递党的声音、送去党的温暖,让文明实践之花在兴安大地常开长盛、经久不衰。

  (本版图片均由兴安盟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兴安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纪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论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小康图景
   第08版:观察·兴安
让文明实践之花常开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