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奶酪小镇”乳香飘

  10月17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奶酪小镇”——镶黄旗政府所在地新宝拉格镇迎来了许多远方的客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企业和手工坊制作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奶食品在这里汇聚展示。当日,全区推进奶业振兴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到镶黄旗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园、检测室以及部分民族传统奶制品手工坊调研,参观了各盟市民族传统奶制品产品展示。

  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面积5137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是一个纯牧业旗,古有“皇家牧场”之称。同时,这里也是察哈尔奶食发源地,奶制品制作工艺精湛、品质上乘,被誉为“宫廷奶食”。近年来,镶黄旗将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提出了“五位一体”(奶牛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文化旅游)、“四个统一”(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两种模式”(手工坊联合经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一个品牌”(锡林郭勒奶酪)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全力打造“奶酪小镇”。

  走进镶黄旗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园的一间加工车间,窗明几净,奶香味儿扑鼻,圆形大锅状的机器里正在搅拌着咖啡色的液体。首批入驻园区的加工户傲登珠拉说,这是在加工乳清糖,容器内搅拌的是嚼克、白糖和乳清。据悉,园区一期新建4栋38套总计6667平方米的奶制品生产加工车间,每个车间建设有“四区一室”(发酵区、晾干区、加工区、包装区和更衣室),并配备食品级生产加工设备,可满足不同种类奶制品的生产加工需求,解决了以往手工作坊分散生产、标准不一、难于监管等难题。

  加工车间的楼上是奶制品检验检测室,可对38类牛奶原奶及奶制品的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添加剂残留等27种指标进行检测,彻底解决了奶制品质量监测“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出、检得慢”等问题。

  奶制品加工出来怎么销售呢?“过去,我们的奶制品大部分是本地销售,政府开展的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行动,拓展了我们的思路,销售也逐渐扩展到商超和网上平台。”诺明塔拉奶制品合作社的乌力吉说。据介绍,合作社日加工鲜奶2000公斤,主要产品为奶酪、嚼克、黄油、奶皮、酸奶、楚拉、乳清糖等20余种。前不久,这些产品进驻锡林浩特市德克隆超市销售,并结合网络微信等渠道,产品远销区内各地及新疆、甘肃、山西、河北等地,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年利润达45万元。

  为解决品质优品牌弱的问题,去年,锡林郭勒盟组织专班启动了“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品牌培育打造行动,目前“锡林郭勒奶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已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区域公用品牌已进入市场监管总局审批环节。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奶业振兴发展大局,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批示精神,积极发挥牵头作用,联合10个厅局制定了《开展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总体方案》,出台了全系统《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坚持‘传统原料、传统工艺、传统加工过程’的特点,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示范点,扶持带动手工作坊由‘低散乱’向‘精优强’转变,全力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局长白清元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闫锡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市场监管
   第08版:广告
传统奶制品迸发新能量走向大市场
“奶酪小镇”乳香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