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善高新区: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阿拉善盟政协有关领导率观摩团视察2020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工作情况。
阿拉善盟统战部有关领导率盟创建办相关人员到高新区调研督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
嘎查志愿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
玛拉沁社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乌兰牧骑下基层慰问演出。
党建引领,政务服务为各族群众画好同心圆。
政务服务局干部职工聆听《加强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
高新区党工委召开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推进会。
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举行升旗仪式。
牧民变股民,资产变股权。
  □哈斯巴根 魏强 曹明宇 张兆伟

  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居着18个民族,一直以来,各族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休戚与共团结奋进,使一个贫穷落后的苏木发展为地区生产总值逾11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0865元。

  转变方式 助力经济加速发展

  在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汉、回、藏等18个民族。这里地处沙漠戈壁,曾经是个以牧为主、仅有四五百人的贫穷苏木。1997年,在阿拉善盟委行署的决策下决定成立工业园区。当时,这里的各族群众将他们赖以生存的牧场腾出来支持建立工业园区,并积极参与工业经济建设。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时代篇章。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工业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小散到高精尖的华丽转身,一跃成为时间最早、工业规模最大、各类要素齐聚的自治区级重点园区之一。先后被自治区列为首批生态工业园示范点和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十强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区第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高新区所辖乌斯太镇被批准为自治区首批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是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建设的千亿元园区和重点培育的国家级高新区。

  创造辉煌 共享发展成果红利

  近年来,高新区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殷殷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产品国际化、产能规模化、产业循环化“三化”目标,聚焦美好化工、美好生活、美好未来“三个美好”定位,培育了世界钠都、世界靛蓝之都,形成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高纯钠、氯酸钠、靛蓝生产基地和光引发剂生产基地,拥有各类民族企业1200余家、工业企业225家、上市企业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先后引进全国化工500强企业9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家,中国农药行业500强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46%。金属钠、靛蓝、肌酸产能居全球之首,氯酸钠单套产能亚洲最大,苯胺基乙腈产能国内第一,氨基甘油项目填补国内空白,糊树脂、氯醋树脂、CPVC产业链领跑国内高端树脂行业;引进消化吸收的“甲醇一步法制芳烃”、高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费托合成蜡、高纯钠等技术世界一流。自主研发的纳米碳酸钙、还原靛蓝、高纯度氨基甘油等创新成果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培育了盐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石油化工、碳材料、清洁能源、储能、特色沙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等成长型产业,各类工业产品达380余种;培育了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创新载体,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国家级、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0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15家,重点实验室2家,建成自治区首家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孵化园。   

  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全区率先实现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城乡低保、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多项民生指标位居全区前列;在全区率先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66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0865元,位列全区12个盟市首位,城乡登记失业率持续稳定在全区最低水平;在全区率先实行学前幼儿不分户籍、城乡、民族免保教费政策,并将在校幼儿、学生全部纳入本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全区率先实行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合作,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合作的优秀典范;在全盟率先修建农牧民小区,搬迁农牧民入驻率达100%。累计投资60余亿元,开工建设了供水管网、垃圾处理厂、安全饮水和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工程,高标准建成苏木镇卫生院、嘎查村办公场所和文化活动室;在全盟率先实现园区与园区、企业与企业、园区与企业道路通达工程,城区到苏木镇、嘎查、社区道路通畅率,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光纤宽带到户电网通达率均达100%。

  生态优先 共建幸福绿色家园

  高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着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反哺生态样板区。近年来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工程,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通过重点实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对沿黄地区乌斯太段进行植被恢复,栽植乔木3万余株、水生植物75亩。黄河流域乌斯太断面、乌斯太镇酒店湾—大迈力沟水源地与青年桥水源地水质指标均100%达标。新能源生态科技馆、环境监测与大数据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建成年处置10.5万吨危废综合处置中心,园区危废安全处置率达100%,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改革创新 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突出重点领域,聚焦瓶颈制约,高新区坚持从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打造综合审批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两大平台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小机构、大服务格局。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采用“划转+进驻”的模式,将11个部门79项行政许可事项、24个部门280项依申请事项全部划转,并做好简、管、服三篇文章,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着力在“管”字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和“好差评”制度,构建起“集中高效审批、强化协同监管、综合政务服务”的审批服务体系;着力在“服务”上提水平。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通“工业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项目承诺制、代办制和包办制。改革结构服务经济发展成立综合执法局,将12个部门的执法权限进行整合,统一行使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卫生等32个方面的767项行政权力,有效解决了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难题。

  党建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高新区以“党建为魂、聚力凝心”为主线,创新实施“党建+”工程,着力丰富“党建+”的内涵,实施了一批民族团结项目,进一步彰显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的“龙头”作用。

  创新党建模式,坚持把健全完善非公企业党建作为加强园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创新三个模式,实现三个目标,实现了企业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覆盖到哪里;党员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机关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全覆盖。

  创建阵地促园区强基固本,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打造“四个阵地”,不断夯实园区的发展根基;倾情帮联,力促园区跨越发展,立足园区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着力打造服务园区长远发展的“六大平台”,扎实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注重党建连心促园区和谐共建,注重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以党建为引领带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高新区各族群众将继续团结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不懈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阿拉善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读图
   第05版:内蒙古足球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观察·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科技
阿拉善高新区: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