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把村里的“土事儿”整明白了

  ◎周吉(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兴隆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张慧玲

  2020年8月6日  晴

  自从去年2月被选派到兴隆村担任第一书记,已经一年半了。初到村里时,村民们给我贴了很多标签:“没经验”“城里人”“年轻人肯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城里长大的刚毕业的小伙子整不明白村里的‘土’事”。为此,我暗暗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让全村老百姓看到,我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不仅能整得明白,还能整得漂亮。

  我向村干部请教,到村民代表、老党员、致富能手家中走访,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建议,并深入了解村情。我还对全村贫困人群进行无遗漏走访,详细记录每一户的基本情况,空闲时间就到网上搜索,了解别的地方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破解兴隆村集体经济薄弱、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无门等难题,去年10月,我向旗农牧局申请100万元资金,在兴隆村建设肉牛养殖基地发展集体经济。基地建成后,雇用有意向的贫困户作为工作人员,并引导动员贫困户调整结构种植青贮玉米,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村集体收购青贮玉米作为饲料。采取“村集体+贫困户”模式,降低贫困户养殖风险,最终带领兴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兴隆”之路。

  现在,我依然被贴了标签,但和最初已经完全不同,村民说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带领人”,还是村民致富的“小帮手”。这些标签说明,我把村里的“土事儿”整明白了。

  2020年9月20日  晴

  天有点黑了,我打算出门溜达溜达。马上要到取暖季,我得去村民家里看看今年还有谁家需要帮助。如今,有了路灯,晚上出门也方便。

  去年6月,我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给村里安装路灯,整个过程虽然很难,但想着晚上大家出行会便利许多,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路灯项目实施,我全程监督施工质量,路灯顺利投入使用后,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宝高兴地说:“这路灯呀,不仅照亮了出行的路,也照亮了老百姓的心。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真切切地凝聚了民心。”听了这话,我觉得很欣慰。

  走在路灯下,一阵风吹过来,感觉有点凉。今冬取暖的事要提前做到位,不能让群众挨冻。去年,经我多方协调,旗里的梓涵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7600元,为白国强、于国珍、郭志明3户做了房屋外墙保温,为温德福家修缮了门窗,让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今年春天我到于国珍家,于国珍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有了这外墙保温,冬天家里暖和多了,原来一到冬天,外面冷屋里也冷,半天缓不过来。这回好了,屋里可热乎了,我这肺病也好了许多。”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云上103
转贷款“精准滴灌” “扶贫花”越开越艳
“年增收三万元”
让普惠金融阳光遍洒
我把村里的“土事儿”整明白了
【集萃】
我对幸福生活有了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