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舞蹈向峥嵘岁月致敬!

——看舞剧《骑兵》
  ◎江东

  “万马奔腾”“战马嘶鸣”千军万马”“一马当先”……如果一部舞剧的名字叫做《骑兵》,你会不会想到这些字眼?的确,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倾情打造的大型舞剧《骑兵》,就以他们精湛的艺术呈现,完美地用舞蹈诠释了这些词汇。

  舞剧《骑兵》是以一位蒙古族青年最终成长为一名勇猛的人民骑兵的故事,为观众勾勒出一幅血与火相交织的战争画面。以男青年与他的恋人以及姑娘的爱马之间的浓情挚意,传达出创作者对于这一选材的偏好。舞剧中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特色,都在创作者的精心安排下,呈现出十分准确且极富审美效能的场景,旌旗猎猎、火光冲天、马刀霍霍、杀声震天的“大”场面,成功地艺术化再现了那个让我们不能忘却的年代和那群为了人民解放而勇于出生入死的蒙古族马背英烈。

  该剧总导演何燕敏对于这样一个题材的偏好是显而易见的。剧中所有的一切,都充分体现出了她所倾注的全部心力。这种心力是那种呕心沥血抽筋断骨般的熬炼,是那种长期郁积在胸不得不吐的至深感悟。父辈们在那个血雨腥风年代里的无畏牺牲,让何燕敏长久以来咀嚼着那份深重,并久久挥之不去。终于,她将自己的认知和炽烈的情感通过舞剧《骑兵》一鼓作气投到了舞台上,于是,一个活生生的蒙古族英雄的艺术形象便诞生了——他是儿子,是恋人,更是普通人中的英雄代表;他从草原走向沙场,用战刀所向披靡,把那股蒙古族特有的豪气放大到极点,为新中国的诞生而不惜一切。最终,他在恋人的盼望中,独臂返回了草原,天幕上,那一行行英烈名字,像一根根银针扎在了观者的心上。为了新中国,他们的牺牲何其悲壮;为了后代,他们的献身永载史册!

  舞剧《骑兵》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性舞剧叙事模式,通过故事的交待和情节的推进分六幕结构了整体叙事及其逻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六幕的篇幅让创作者拥有了较充裕的时空去挥洒自己恣肆的才情,也推动整个剧情跌宕前行。值得注意的是,写实的叙事是在一个写意的空间内完成的,虽然画面中有战场,有草原,有清流,但巨大的舞台效果和宽敞的演区为观者提供了一个特定与非特定相交叉的视觉意象,忽而是星光下的情意缠绵,忽而是血光四起的尸横遍野,舞剧《骑兵》在舞美主色块不变的情况下,折射出各种情境,舞美设计上的用心及其用力可见一斑。最难忘的是那一曲主题旋律,温暖而动人的曲调既让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获得了灵魂,更为该剧带来了听后萦绕脑际久久挥之不去的回味。

  “战马”是该剧的另一大亮点。“骑兵”,怎么可能少得了“马”的参与。剧中女主人公送给心上人的战马,在剧中既扮演了他们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角色,更突出勾勒出主人公宽厚的丰沛心胸。蒙古族人民对马的那份敬重和爱恋,以及人马之间休戚与共、同仇敌忾的关联,都在这之间让彼此拥有了相互依存、相互烘托的至亲灵性。剧中无论是独舞的马还是群舞的马,无论是青青原上草的马还是酣畅遍疆场的马,都给人的心灵带来了无比的柔情和无限的震动,更加强了观者对于蒙古族人民人马情感纽带这对关系之必然性的深切认知。马可以是勇猛无敌的,也可以是可爱诙谐的,更可以是无悔赴死的,舞剧《骑兵》以丰盈的笔触,将英雄与战马一并给予了极高的礼赞。

  观看该舞剧,人们无疑会期待着看到蒙古族舞蹈语汇使用上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于是,舞剧《骑兵》中那些看似寻常的蒙古族舞蹈元素,全都化成了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音符,飞扬在为特定人物而量身设计的舞动之中,灵动而传神,忠实而超越,促发了全剧在审美风格上的进步。而作为内蒙古地区一支优秀的舞蹈表演团队,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舞者阵容十分到位地配合了该剧的舞台呈现,他们自信而自如的舞动和饱满而投入的表演,都让该剧锦上添花,呈现出一种朝气逼人的鲜活气场,紧紧地牵着观者的注意力,并用他们的角色来肆意抒泄着他们那无法遏制的青春动能。

  可以说,大型舞剧《骑兵》尽现中国人的气节与豪情,以浓重的气势和激情澎湃的演绎,为中国舞剧艺术事业贡献了又一个生动可感的成功例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舞剧《骑兵》观后
~~~——看舞剧《骑兵》
~~~◎刘国东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一)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壮美骑兵史,赤诚儿女情
用舞蹈向峥嵘岁月致敬!
论舞剧《骑兵》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