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毛乌素沙地的榆树壕,六十棵古榆树枝繁叶茂,千姿百态,苍劲古朴。
“远望郁郁葱葱的六十棵榆树哟,虽然年年大旱还是那样繁茂翠绿……”古老的鄂尔多斯长调民歌《六十棵榆树》,歌唱着榆树壕的古榆树。
位于鄂托克前旗巴彦希里嘎查的榆树壕,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公里,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金色沙丘。榆树壕非常神奇,长满了古榆树,树洞大小不同,农历五月初三,清泉向外溢。榆树壕北侧坐落着“六十棵榆树庙”,其周围的榆树或前俯、或昂首、或斜卧,展示出挺拔与高傲、坚毅与坦然的风范。
数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榆树壕就举行祭树活动,古老的蒙古族祭树礼俗在这里代代相传。鄂托克前旗六十棵榆树祭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榆树壕是一片草原,水草丰美,有古驿站和驿道,由于连年大旱等原因,往日“风吹草地见牛羊” “百鸟竟相飞”的景象不复存在。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牧人踏上遥远的迁徙之路。清乾隆年间,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年夫妻来到这里,在此生活了很多年。当他们要离开这里时,种下了两粒榆荚,并浇了81桶“神水”。72天后,两粒榆荚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两棵榆树上的榆荚飞落沙中,待春雨滋润、阳光抚慰,便欣然破土萌生。据当地的老人讲,每年农历五月初三,这里总要下一场绵绵细雨,滋润着榆树林。
如今,榆树壕已成为以榆树林为主的生态旅游区,参天的榆树不计其数。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办“六十棵榆树祭”活动,人们相聚于此,或赛马、或摔跤、或畅饮清泉,体味美丽动人的传说,领略大自然的神奇。